渭南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渭南日报bull健康周刊35
TUhjnbcbe - 2021/3/21 11:04:00

渭南日报 ? 健康周刊

编者按:春华秋实又一年。站在岁末年初的节点,回首过往,不禁感慨万千。

多年来,在渭南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卫健系统以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使命,锐意创新,主动担当,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传染病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医术高、业务精、医德好的先进典型。2月10日,市卫健委*组授予李*农等90名医务人员“渭南名医”称号。荣誉的背后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渭南名医”李*农,看看他的从医之路。

35载精诚磨砺医者初心

——记“渭南名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李*农

渭南日报记者崔晓怡“我觉得自己很普通、也很平凡,如果非要说些什么,那么,在工作中能取得一点成绩,都源于内心对‘成为一名好医生’的坚持。”近日,渭南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李*农被渭南市卫健委授予“渭南名医”称号,不久前,他还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殊荣,面对诸多称赞,他谦逊地说。


  “成为一名好医生”是一位医者最朴素的信念,从入职渭南医院(医院)那天起,这颗“种子”就已埋藏在李*农的心底。从医35年、坚守35载,他情系患者,艺求精诚,磨砺出一颗共产*员的初心和医者的匠心,把朴素变成了崇高。

少年壮志逐梦行
  李*农是富平县城关镇人。他的父亲在他六岁那年就去世了,童年时代,他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那个时候,他最崇拜的人,医院工作的大夫。每次爷爷、奶奶生了病,就会请来这位大夫,而且每次都会药到病除。小小的他从那时起,就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了向往。
  爷爷最终还是没有等到李*农实现梦想的那一天。在他读高三的时候,爷爷永远地离开了他。带着失去爷爷的悲戚与遗憾,他再次投入到“成为一名好医生”的梦想追逐中。高考结束后,他将志愿表上的十个志愿全部填满,而内容只有一个——医学院。最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被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录取。
  
  年,大学毕业之后,带着内心的远大抱负,李*农来到医院,也就是医院,开始了他的行医之路,“成为一名好医生”也由信念变成了实践。
  
  记得那是年底的一天,一个30多岁的男子前来看病,被诊断为先天性心律失常。可就在这名男子取完药准备离开的时候,突然晕倒在地,全身抽搐。看到这个情况,李*农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心脏骤停,必须第一时间进行心肺复苏!没有丝毫的犹豫和停顿,他双膝跪地,开始抢救!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终于成功了!病人恢复了自主呼吸,恢复了颈动脉搏动!这时,他才发现,汗水早已经浸湿了他的衣衫。但看到被他救过来的患者,那种喜悦与满足令他至今难忘!“挽救生命!”这个崇高而神圣的使命感,就像一盏明灯,照亮着李*农前进的路,他变得更加努力与刻苦。
  
  他任劳任怨,坚守岗位,对病人负责,经过几年的历练,逐渐得到患者和同事的认可和好评。而他自己却深知,要想“成为一名好医生”只有情怀是不够的,必须要在医术上不断地提高和积累。因此,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占据了他所有的时间,他的医术突飞猛进。
  年,因医院发展需要他被安排到急诊科。在这里,他接触到更多的危重患者,也是在这里,他看到了一些危重患者因缺少必要的监护和紧急救治而耽误病情,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永远的痛苦和遗憾……“必须要创新,必须要改变现状!”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他内心萌生!于是,医院提出在急诊科设立ICU病房和成立急救培训班的建议。很快,他的建议得到了院领导的认同和支持。就这样,在“想病患之所想、急病患之所急”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医院急诊科ICU病房组建起来了,医院发展历程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深耕细作终有获
  年,医院根据发展的需求筹划设立心血管内科。李*农第一个报了名。当时有人劝他,别去那个地方,风险高、责任大。可他却说:“医院需要我,病患需要我,我怎么能退缩呢?”
  
  心血管内科成立后,就诊患者络绎不绝。但有一位来自临渭区西塬上的女性患者,令李*农至今记忆深刻。那位患者是一名理发师,五年前在一次理发中突然觉得头晕,但过一会儿就没事了。就因为这,医院,但每次都说是颈椎病,治疗后症状并没有缓解。五年过去了,反而有加重的迹象。听朋友说李*农看病看得好,就过来瞧瞧。李*农经过仔细地检查分析后,判断造成这名患者头晕的根本不是颈椎病,而是心脏上的问题!可未曾想,他的诊断却激怒了患者:“你胡说啥呢!医院的专家都说是颈椎病,到你这就成了心脏病了?你是个啥医生……”患者情绪十分激动。李*农耐心地给她进行讲解,并说服她进行一次模拟测试。他给患者带上了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仪,然后让她进行模拟理发,这期间,这名患者再次出现了头晕的症状,而监测仪上也清晰地显示了她心脏短暂停跳的记录!事实胜于雄辩,李*农用他真诚、严谨的工作作风,扎实的医学功底得到了患者的尊敬。
  
  除了耐心与真诚,李*农还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从病人的角度去思考。有一次,科里的一名护士对他说,这两天有一个年轻人一直在找他,有啥事也不说,就是非要见李大夫。李*农觉得奇怪,就叮嘱护士,下次人来了就及时通知他。原来,两年前,这个年轻人的母亲曾找到李*农看病,那一次,他的母亲没有带够钱,正是因为李*农垫付了元的检查费,才让他的母亲得到及时的检查和治疗。后来,一直没有找到机会还钱。就在前段时间,这位年轻人的母亲过世了。临走前,母亲告诉他:“还欠着李医生元钱,一定要想办法把这钱给还上……”为患者垫付医药费,是李*农经常做的一件事。经常有同事问他,你就不怕人家不还吗?可他却说,来找他看病的,很多来自农村,他们来的时候不可能带太多的钱,可就因为这样,有些检查就做不了,如果因此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那后果不堪设想。这就是李*农,心里永远装着患者,待患者似亲人。
  医者仁心,至精致成。年,由李*农主刀的渭南市第一台心脏介入手术获得成功,让渭南在这一领域走在了全省前列。在当时,只有医院拥有心脏介入手术技术。但李*农以他对专业的热爱,对医术的精益求精,成功地引入了这项技术。此后,他又率先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及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等新技术,填补了全市心脏介入治疗方面的多项空白。
  
  创新和奋斗的脚步没有因为工作成绩的取得而停歇,为了给渭南老百姓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年,在李*农的倡导下,渭南市现代心血管疾病预防研究中心成立。自此,渭南市心血管病专家有了自己的学术科研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积极推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队列的建立。在后续的科研合作中,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十三五”重大专项,“一带一路”项目在这里生根、发芽、成长、壮大。更重要的是,广大老百姓也因此而获益,渭南市临床疾病预防研究被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年6月,经市卫计局批准,渭南医院心血管内科更名医院,李*农担任业务副院长。他说,医院就是他的念想,医院奋斗终身。没多久,渭南市胸痛中心也挂牌成立,更大限度地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造福一方百姓。情系患者德艺馨
  在李*农和团队的努力下,渭南心血管疾病救治工作不断向好,但现实中,他仍然会听到、看到一些患者特别是基层的患者,由于医疗资源的限制,耽误了救治,让他感到十分痛惜。
  
  年5月,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李*农发起并建立“渭南心血管健康联盟”
  
  据统计,自建群以来,他带领团队已通过
  
  而自从有了这个自建的医疗服务体系,李*农更是“一刻不得闲”——
  
  “嘀嘀”的
  
  “嘀嘀”的铃声常常响起在午夜的床头上、亲友聚会的节日中以及陪伴家人的餐桌上……无论何时何地,他总是不厌其烦,认认真真地查看,字字句句回复。
  
  “嘀嘀”的铃声是生命的召唤,为了救治群里的每一位患者,李*农的生活也彻底被打乱了,在医院里不能按点吃饭、休息,在家里常常被突如其来的急诊“召走”,在手术室里经常一待就是一整天,吃外卖成了他最轻松的时刻。
  
  也有人对他说,开通
  
  “成为一名好医生”,是日常的实践,更是关键时刻的抉择。在3年抗击非典中,李*农作为渭南市卫生系统专家英勇冲锋,被评为渭南市抗击非典及救灾防病先进个人。今年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又第一时间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上面写道:我申请加入抗击新冠肺炎队伍,服从组织安排,随时听从组织召唤,无论何时何地,我将义无反顾,随时准备奔赴一线,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候,他一面带领医护人员坚守工作岗位,为病患排忧解难,一面积极参加新冠肺炎专家组会诊,对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指导调整治疗方案,不惧风险,不计得失,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员的初心和使命。
  
  坚守自有收获,付出便有回报。35年来,李*农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渭南市医疗系统首届“十佳医生”、渭南市优秀学科带头人、渭南市首席心血管病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荣誉的背后,无不渗透着李*农辛勤耕耘的汗水,不断促使他努力实现“成为一名好医生”的至高理想!
  
  提升自身医术的同时,李*农在人才梯队建设上也下足了功夫。多年来,他不仅自己亲力亲为,在新人带教上谆谆教导,不厌其烦,还先后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前来授课、交流,培养出多名优秀的人才,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由原来的70%提高到95%,很多业务技术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他所带领的心血管内科更是陕西省临床重点学科。
  年8月17日,李*农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今年,他又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这样的荣誉对他来说,实至名归。虽然他总是谦虚地说,他离真正“好医生”的目标还有差距,而在广大患者的心目中,李*农无愧于“一名好医生”的光荣称号。
  李*农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无怨无悔地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医疗事业,将他最宝贵的时间都给了需要他救治的患者!就在去年的一天,因为长时间连续手术,他晕倒在了手术台旁,周围的同事们吓坏了,一边扶起他,一边不停地呼喊着:“李主任、李主任……”他醒来第一句话却是问患者有没有事,然后爬起来,拔掉刚扎好的输液针,坚持把手术做完。当时,正在接受手术的患者目睹了这一切,在手术台上连连说道:“李主任,您辛苦了,谢谢您!”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这就是李*农,他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履行着“成为一名好医生”的庄重承诺!他平凡又不凡的行医路,体现了新时代、新征程奋斗的精神。作为渭南人身边的榜样,他爱岗敬业的作风、勇于创新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服务患者的仁爱,如春风化雨般鼓舞着更多人勇敢前进。编辑:王小虎惠晓翠高培审核:王小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渭南日报bull健康周刊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