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有小李白之称的爱国诗人陆游
TUhjnbcbe - 2024/8/7 23:15:00
在哪儿治疗白癜风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40772.html

陆游和辛弃疾都是南宋文坛上的重要人物,在文学创作上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他们的作品又有着类似的题材爱国,而且两人的生活经历也十分相似,都脑怀大志但是报国无门。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位有“小李白”之称的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明(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于北宋宣和七年(年)生于一个世官家庭,陆游的高祖是失仁宗时的太傅陆轸。祖父曾任礼部侍郎、右丞等职,父亲陆宰也曾在徽宗、钦宗、高宗时在朝为官。陆家祖先都是靠艰苦好学才走上的仕途,这种家风对后来的陆游也有一定的影响。

陆游出生在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他出生的第二年,金兵就攻陷了北宋首都汴京,还在襁褓中的陆游还未懂事,便随着家人颠沛流离了九年。因此,陆游从小就憎恨金兵,加上从小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陆游自幼便立志杀胡救国。

陆游从小就勤奋读书,写得一好文章,经常得到老师和长辈的称赞。二十九岁时,陆游参加了科举考试,秦桧的孙子也参加了这次考试。在考试前,秦桧就暗示主考官,一定要让他的孙子拿第一,没想到这位主考官非常正直,还是以才取人,给了陆游第一名。对此,秦桧非常生气,一直耿耿于怀。第二年,陆游参加京城考试,他的文章又赢得了主考官的青睐,没想到秦桧以权压人,命令主考官取消陆游的考试资格,还对陆游一直怀恨在心,不让他参加朝廷工作。直到秦桧死后,陆游才走上仕途。

后来,宋孝宗即位,因为赏识陆游的才华,宋孝宗赐陆游进土出身,后陆游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因为陆游始终坚持抗金,所以在朝廷中不断受至当权的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陆游中年入蜀抗金,虽未能看到收复中原的胜利,但是这段军旅生活极大地丰富了他的作品内容,让他写出了《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名着。晚年时,陆游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他临死前还未能看到收复中原的那一天,因此写下了那首着名的绝笔,也是其遗嘱《示儿》。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虽然篇幅短小,分量却很重。在病榻上的弥留之际,陆游回首了自己的一生,百感交集,环顾围在病榻前的家人,想说的话肯定也是千头万绪的,但是他却将“北定中原”作为自己生命中的最后意愿,以“家祭无忘告乃翁”作为对儿女的最后哪咐,这说明他的爱国热情始终没有减退,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如此强烈和执着的爱国之情,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在陆游的有生之年,他时刻都以收复中原为念,可是却不能实现这一愿望,这无疑会让他心情沉痛,可是他临死前仍然坚信会有“北定中原”的一天,因此诗中充满了寓壮怀于悲痛之中的情绪。读这首(示儿》时,我们会受到陆游对国家民族一往情深、九死不悔的爱国精神的强烈感染。

这首诗的语言直抒胸臆,不加雕饰,是非常朴素、平淡的语言,但是诗中所蕴含和积蓄的感情却是极其深厚强烈的,因此也能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具。贺贻孙在《诗筏》中说《示儿》诗“率意直书,悲壮沉痛……可泣鬼神”,的确如此,这篇真情流露之作,即使不用文字渲染,也能看得出其中真挚强烈的爱国热情。

陆游一生创作的诗歌很多,现存的就有近万首,可以说是最高产的诗人。他的诗歌大多都是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的内容,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了深切的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除了前面我们说的《示儿》除外,《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云大作》、《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等都是陆游很有代表性的爱国诗作。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这首诗较好地体现了陆游的爱国主义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可以说是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完美的一首诗。陆游写这首诗时已五十三岁,刚刚被加上宴饮颓放的莫须有罪名,被免去职务。他满怀报国热忱,但是却被当权派排挤,无处施展自己的报国之志,所以内心十分愤慨。在诗中,陆游解斥了当权派坚持的投降政策带来的恶果,表达了对外族侵路者的仇视和对那些爱国志士和受苦人民的同情。

等开头的前四句就指出了南宋统治集团一直坚持的投降政策,“和戎语”是宋朝皇帝向金国侵略者求降的诏书,从下求降诏书到陆游写这首寺时,已经快十五年了,将军在边境不得作战——“将军不战空临边”,因为统治集团只顾享乐而不惜出卖国家利益。“朱门沉沉按歌舞”揭露了统治集团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却自顾享乐的麻木不仁,写出了统治集团投降政策带来的惨痛现实——“厩马肥死弓断弦”,那些用来抗敌的战马慢慢肥死了,那些用来杀敌的弓箭因为长久不用而腐朽断掉了,而这种结果和前面的“将军不战空临边”的结果都是统治集团下“和戎诏”造成的。

中间四句写边防战土苦勾悲质的心情,他们长年累月地驻守边境,不能与亲人团聚,他们迫切地希望能三日将敌人驱逐出境,国家统一,这样他们就可以和亲人团聚,就不用让自己的时光每天白白流逝,白白地从黑发人熬成了白发人一“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士士心”句,从边防战士们悲凉的笛声中,我们可以听出他们不能以身报国的苦闷悲愤和他们思念故乡亲人的寂寞愁绪。但是无人能理解这些边防战上们的苦闷,只有那明月照着沙场上的尸骨一“沙头空照征人骨”。陆游是在抒写边疆战士们的苦阅和悲情,同时也是在抒发自己悲痛难忍的激烈情绪,他和这些战士们一样,空怀报国壮志却元处表现爱国之心,只能看着自己的白发慢慢增多,国家统之日一再推后。

最后四句从边防战士写到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老百姓们正经受着敌人的黑暗统治,支持他们活着的希望就是宋军北伐,收复失地,但是统治集团安于享乐,遗民们只好一次次空望着南方,伤心落泪——“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虽然现实很残酷,但是陆游坚信,黑暗总会过去,敌人总有一天会被赶走,因为历来就没有将领土让给外族侵略者的说法——“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这首诗不仅有着深刻的爱国思想,而且抒情性强,语言精练自然、生动流肠,这也可以说是陆游的诗作在艺术上的共同特点。整首诗的风格沉郁悲凉、激越深刻,语言很平易自然,虽然没有剑拔弩张的句子,但在平静地抒写客观事实的时候,却更显出一种催人泪下、惊心动魄的力量。《关山月》是古乐府的日题,本来是以边塞为题材,抒发边疆战士们的思乡之情的,陆游拓展了诗的内容,拔高了诗的思想境界,因此思想意义也更为深刻。借“关”、“山”、“月”等艺术形象,陆游从历史写到现实,把长期和戎不战的令人愤慨的局面进行了深刻的艺术概括,作者本人、驻守战士、受苦遗民的沉痛悲愤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由此可见,《关山月》是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非常完美的爱国诗。

这首诗只是陆游爱国诗作的一个缩影,他的许多诗篇都书写了其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成就卓越的作品。因此,陆游被尊为为南宋诗坛领袖当之无愧,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崇高地位。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小李白之称的爱国诗人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