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非凡十年渭南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 [复制链接]

1#

10月15日,渭南青年网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非凡十年·渭南”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渭南市各级各部门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采取得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我市粮食生产、特色产业发展、农村改革等多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稳住了农业基本盘、守好了“三农”压舱石,实现了农民持续增收。

这十年,粮食安全基础更加稳固

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产量、保面积,今年夏粮生产大灾之后逆势增长,实现“十八连丰”。中央新闻先后25次报道我市夏粮生产好做法、好机制,其中新闻联播3次、新闻直播间6次。十年间粮食产量从年的万吨增加到年的万吨,增幅3.3%。

一是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全市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8万亩、粮食面积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万亩,有效挖掘了土地潜力,为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给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深入开展绿色高产高效集成示范创建行动,我市原创的小麦“”、玉米“”两大集成生产技术模式,在全省大面积推广,为粮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是本土优质粮食品种不断涌现,研发选育了渭麦6号、渭麦9号、渭麦10号等多个旱地小麦新品种,全市推广优质小麦品种34种、播种面积万亩左右,占总面积的70%,为粮食安全提供了用种保障。

这十年,特色产业体系更加健全

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我市特色资源,拓展乡村多种功能,加快发展乡村产业。

农业大市地位不断巩固,聚焦“果业提质效、蔬菜增产能、畜牧优结构”,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截止年底,全市水果总面积.8万亩,总产量.2万吨,比年增长22.7%和44%,分别占全省1/5和1/4;蔬菜总产量.26万吨,较年增长46.6%,其中设施蔬菜产量.31万吨,较年增长23.1%;畜牧业增加值74.23亿元,较年增长5.3%。我市已成为陕西名副其实的“米袋子”“果盘子”“菜篮子”“肉案子”“奶瓶子”。

精深加工持续发展,倾力打造“1+4”农产品加工业聚集区,培育建成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区4个,省级以上农产品优势区5个,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6亿元,比值从年的0.74:1提升到1.96︰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农村电商快速发展,通过直播带货、电商服务站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工作,年全市网络交易额.4亿元,网络零售额73.84亿元,同比增长27.38%,占交易额比重达23.3%,居全省第一。

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发展休闲农业,合阳南社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富平中华郡·远古部落被评为“全国甲级旅游民宿”,全市建有旅游特色名镇24个、乡村旅游示范村34个,我市乡村旅游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

这十年,乡风文明建设更加和谐

通过思想道德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灵活宣传宣讲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年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场次,受众67.3万余人。

开展文明乡村示范创建,宣传弘扬善行义举、身边好人,目前全市19个村荣获省级以上文明村称号,3户家庭荣获省级以上文明家庭称号,10人荣登“中国好人榜”、22人荣登“陕西好人榜”、名个人荣获“渭南标杆”称号。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市建设城镇书屋12家、乡镇文化站个,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个,镇、村(社区)体育惠民工程实现全覆盖。年共举办四进零距、一元剧场等文化惠民活动余场,公益电影放映2.5万场次,观影人数万人次,放映率达%。

这十年,农村改革活力更加彰显

充分用好改革这一法宝,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

推进“三块地”改革,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回头看”,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年新增和调整承包地确权面积34万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地籍调查宗、发证宗、发证率97.9%,房地一体地籍调查万宗、登记发证万宗、登记发证率88%。

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全覆盖,收益总额1.85亿元,其中,年经营收益50万元以上的村66个,个村实现经营收益分红,分红总额达余万元。

健全农业经营体系,全市建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98家、市级家,省级全省第一;共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其中国家示范社46家、省级百强社58家,均居全省首位,我市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入围中国农民合作社强;共有各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家,居全省第一位。

这十年,农村人居环境更加宜居

按照“全面推进、重点突出、查漏补缺、销号管理、长效机制”的思路,加压加力高位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户厕改造成效明显,坚持实事求是,反复论证,科学设定,因地制宜开展改厕工作,全市新建农村卫生厕所55.78万座、覆盖率达66.7%,较年翻了一番。

村容村貌不断提升,全市按每名农村户籍配备保洁员的村数已达个,群众自筹卫生费的村数已达个,累计创建全国绿色村庄22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61个,农村“颜值”进一步提升。

农村垃圾治理有效,全市已建成村级垃圾收集屋1.8万余个,镇级垃圾中转站余座,焚烧发电厂2座,个行政村农村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治理比例达94.81%。

污水治理步伐加快,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余座,配套铺设污水收集管网余公里,受益人口达余万人,全市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实现有效治理、有效治理率31%,9个行政村实现有效管控,有效管控率达69%,农村生态环境的持续好转。

这十年,城乡融合发展更加紧密

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形成了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良好局面。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建设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6个,创建黄土高原苹果、关中奶山羊2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建设生猪、粮食、苹果、蔬菜、乳制品、特色果业、特色水产等7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我市九大水果区域公用品牌总价值.51亿元,“白水苹果,亿万人民的口福”、“大荔冬枣,天下神果”、“澄城樱桃,甜蜜蜜”等区域公用品牌口号脍炙人口,长安花食用油、陕富面业、中垦华山牧等一批农产品加工品牌,成为陕西乃至全国农业亮丽名片。

农村物流体系不断健全,围绕“交邮”“交商”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三级农村物流网络建设,全市建成集公路客运、货运物流、邮政快递为一体的乡镇综合服务站16个,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乡村网络建设不断拓展,以数字乡村试点为抓手,加快5G等高质量网络向农村拓展,全市各乡镇行政中心等重点区域已实现5G网络全覆盖。

乡村义务教育不断加强,组建“名校+”教育联合体个,“名校长+”发展共同体个,“名师+”研修共同体个,有序开展研修研讨余次,进一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农村医疗养老不断强化,全市有乡镇卫生院个,取得执业资格人;有村卫生室个,合格村医名,实现村卫生室合格村医全覆盖。强化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市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个,行政村覆盖率84.47%。

这十年,乡村治理方式更加有效

坚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民得到更好的组织引领、社会服务、民主参与。

乡村自治制度进一步完善,对个软弱涣散村(社区)组织进行整顿提升,规范村级“三重一大”民主决策程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全覆盖,村“两委”班子成员资格联审机制全面建立。

乡村法治水平进一步提升,13个村(社区)荣获全国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建立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9家、镇级家、村级家、村级调委会个,名律师到个村(社区)服务。

乡村德治正气进一步弘扬,初步建成了“报、网、端、微、屏”一体的乡村治理德治宣传矩阵,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级覆盖率97%,完善村规民约0多个,命名表彰户“美丽庭院示范户”和27个“美丽庭院示范村”。

平安乡村建设进一步加强,紧盯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着重开展涉访、涉众、涉债等矛盾纠纷,年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件,研判预警涉稳风险隐患26起;紧盯重点领域整治,严防“小案件”引发“大事件”。

这十年,农民生活水平更加提升

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农民增收实现跨越发展。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较年增加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年的3.3:1缩小到年的2.5:1。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狠抓责任、政策和工作“三落实”,截止年底,全市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户贫困户、贫困人口全部按期脱贫,全市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会。

增加工资性收入,全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稳步提升,全年农民工转移就业万人以上,创经济收入达亿元以上。

增加经营性收入,深入实施“3+X”工程,立足我市资源优势,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8亿元,是年的2.1倍,年均增长5.3%。

增加财产净收益,推进“三变”改革,让农民“流转土地的租金、集体收入的股金、就近就业的薪金”3份收入一起拿,更多分享乡村振兴成果,截止目前全市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万亩,服务小农户23万户。

增加转移性收入,年内争取中省涉农资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近30亿元,策划包装项目42类,为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持。

渭南这十年,是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年,是农村面貌持续优化的十年,是农民收入持续增强的十年,全市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渭南青年网王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