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可爱的大荔 [复制链接]

1#
大荔,居关中东部最开阔地带,享有“天府之地”“天下粮仓”“三辅重地”“三秦通衢”地位与美誉,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草一木记忆千年沧桑,让回乡欢度春节的游子、品享美丽美好的“新大荔人”倍感亲切与自豪。山水大荔大荔北据渭北旱原,南濒华岳峻岭,东扼*河天险,西连秦汉古道,*河、洛河与渭河穿境而过,平川、湿地、沙洲和台塬相间其中,地形地理得天独厚。远古时期,在秦岭与渭北高原之间,西起宝鸡,东至潼关,东西绵延八百里,整个关中地区都是由渭河地堑形成的汪洋泽国“三门湖”。传说一个叫巨灵的河神看到崇山峻岭连在一起挡住了*河的去路,路见不平,“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李白),用手劈开山的上部,用脚蹬开山的下部,使之分为华山和中条山,让*河从中间流过,劈开的地方就是现在的三门峡。相传后来巨灵的掌迹留在了华山东峰的岩壁上,这就是被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华岳仙掌。经过千百年的自然演变,*河、洛河、渭河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分别流过大荔,滋润了这一方土地,然后汇聚在一起滚滚东去。地质学家把早期关中地区的一片汪洋叫古三门湖,后来地质变化水位下泄流淌,关中地区从西向东渐渐的陆地露了出来,开始有了植被,人类也开始在此活动起来了。30万年前左右“大荔人”就在这片土地上刀耕火种、繁衍生息;1万年前左右勤劳智慧的先民创造了灿烂的“沙苑文化”。历史文献《禹贡》描述大荔这块地方是“厥土惟*壤,厥田惟上上”(这*色的土壤是最上等的土地)。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称关中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大荔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被称作“天府”的地方。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河,挣脱秦晋大峡谷的束缚,冲出*土高原浩荡向南,一路呼啸,在关中地区渐渐开阔起来。*河大荔段,河水漫滩、沼泽广布,芦苇杂草丛生,野生物种繁多,是陕西省最大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完整的湿地植被生态系统,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保护鸟类5种、二级保护鸟类10种,列入国家及国际保护的鸟类为23种。大荔*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已成为我国中西部水禽的一个重要的越冬地和驿站。历史大荔商周时期,大荔县东南为芮国,西部属同阝国。春秋末期,一支游牧的大荔戎族部落沿洛河而下,灭掉了同阝国,在今朝邑老城遗址东筑王城,建立大荔戎国。历史上的大荔县,一直是地方州府所在地,也是关中东部的*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史料记载,芮国地望在今大荔赵渡镇一带。西周初年,山西省的芮城县和平陆县分别属于芮国和虞国。虞芮两国争田夺地,长期无界定,就一同西行前往周国找周文王评理,进入周境,被周人和谐礼让的社会风气所感动,双方决定协商解决,原来争议的田地相互退让成为“闲原”。虞芮两国争田的地方,正在今天大荔县赵渡地区东*河两岸。《大荔县志》载,年赵渡镇出土了西周时期的铜器芮公鼎,现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宋代《考古图》一书中,有“芮公缶”,并说明“(宋)咸平年同州民汤善德获于河滨。”河滨,是指河滨县,唐武德三年(),分朝邑县置河滨县,就在今天的朝邑南部。清同治年间,在大荔还出土了两周初年的“芮伯壶”。公元前年,也就是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在都城长安设京兆尹、左冯翊(pingyi)、右扶风三个官职掌治京师一带,冯翊是辅佐的意思,后来这三个官职的名称就成了管辖治理地区的称谓,合称“三辅”,大荔县素有“三辅重镇”之称就来源于汉武帝时期的这段历史。公元年(东汉建安五年),左冯翊由高陵县迁到临晋(大荔县)。公元年改左冯翊为冯翊郡。从公元年到年,大荔县一直是冯翊郡郡治所在地。而冯翊为郡或者为县的称谓断断续续沿用了一千年。“冯翊”是一个固定词组,“冯”(ping)是一个多音字,有凭借、依靠的意思。“翊”是帮助的意思。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就是“辅佐”的意思,“冯翊”一词的读音读作(pingyi)才算是标准正确的读音。清代大荔有冯翊书院,历史上还有冯翊公主、冯翊将*等封号。国内*、雷等名门望族出于古时候的冯翊地区,为了记住老根基,取家族的堂号为“冯翊堂”。至今大荔县城还有一条街道叫做“冯翊路”。美食大荔大荔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完备的农耕文明为饮食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历史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灿烂辉煌的传统饮食文化。水盆羊肉是我们大荔县历史悠久营养丰富的快餐,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礼馔。历史上好羊就出在大荔,《全唐诗》冯翊谚云:“苦泉羊,洛水浆。”“苦泉”在今天的双泉镇,“苦泉羊”就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绵羊品种,沙苑地区也是水草肥美的地方,“沙苑临清渭,泉香草丰洁”。史料记载,羊肉是宋代宫廷食材的至尊,宫廷每年数万只的消费,主要就来自于大荔。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有诗赞美水盆羊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水盆羊肉”在大荔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久负盛名,正是得益于它悠久的历史文化。史料记载,西汉时期,大荔沙苑一带栽植枣树,充裕的光、热、水资源,为生长优质红枣提供了绝佳的自然条件,所产枣品,《大荔县旧志》载:“个大、皮薄、核小、肉厚、富弹性、味脆甜、液汁多而出名。康熙年间及已成为皇室贡品。”相传,同州枣沫糊为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所创。孙思邈往来于药王山和华山之间行医,常在同州驻留,他便以当地马牙枣为主料,另加面粉、豇豆、碱面、糖等,经制枣肉汁、制豇豆汤、制沫糊三道工序熬制而成。同州枣沫糊营养非常丰富,对浮肿、高血压、肝炎、贫血等病症有一定疗效,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石子馍又称砂子馍、饽饽、干馍,它具有明显的石器时代“石烹”遗风。据传:“神农时,惊讶食谷,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到了周代,“燔黍,以黍米加于烧石之上,燔之使熟也”。唐代叫做“石鏊饼”,并曾以此饼向皇帝进贡。关于石子馍,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唐时,同州(今大荔县)曾将此饼作为贡品,当时叫鏊饼。大荔石子馍薄、脆、酥、香,营养丰富,易于消化,携带方便,经久耐贮,是大荔人常用的赠送亲友、招待佳宾,或作为产妇、病人的营养食品。人文大荔大荔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交相辉映,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互为补充,一大批国保、省保文物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名全国。修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汉武帝元狩三年至元鼎六年(前-前),由于在施工时挖出了龙骨(化石),遂命名为龙首渠,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人工地下水渠,后来,井渠法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西域,*人民在沙漠地区仍然用这种井渠结合的办法修建灌溉渠道,叫作“坎儿井”。年(清光绪八年),时任户部尚书的阎敬铭倡议修建丰图义仓,历时四年竣工。丰图义仓坐东面西,“三面凭崖为障,周筑墙垣。”仓基土层干燥,通风光照好,有利于粮食储存,是仓城合一的构筑形式,兼具防御和仓储的双重功能。丰图义仓投入使用后朝邑地区多次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义仓都发挥了巨大的抗灾保障作用,救活了无数人的性命,如今是全国唯一正在使用的古代粮仓。地处羌白镇八鱼村的八鱼石墓群是一批完整的大型清代家族墓地,1年抢救发掘出5座石室墓。雕刻的大小图案总数达四百多个幅面,选材上可分为人物故事、山水人物画、花草、动物、意想图案和博古图等,雕刻手法上可分为圆雕、高浮雕、减地刻和阴刻等,图案布局形式上可分为人物单体造型、通屏画、挂轴画、手卷式、镜片式等。八鱼石墓群数量之多、结构之奇特、用工之精细等在陕西乃至全国罕见,为研究清代地方封建家族的兴衰、墓葬制度、民间雕刻艺术乃至当时社会的*治、经济、文化、官僚制度等都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历史上关中东部的同州府和朝邑县合称“同朝”(同州朝邑),以牛皮制作的皮影和碗碗腔伴唱组成的影音表演最早发端于同朝地区,故称同朝皮影戏。同朝皮影地方特色浓郁,由皮影雕刻、皮影表演和碗碗腔唱腔三大部分组成,其制作工艺精细、线条流畅,音乐优美,唱腔细腻、婉转,置身其中,有余音绕梁之感。近年来,同朝皮影戏焕发生机,0年出访德国演出,年跻身上海世博会,成为大荔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年还参加了电影《*原》的拍摄。跨越漫长的历史长河,大荔可谓千年风采不减、万载辉煌依旧,封建社会的人文礼仪,近现代的农业发展成就,这几年的美丽乡村美好生活,都尽情诠释出大荔的大美、大荔的可爱!作者简介:王小民,年生,大荔县人,渭南市作协会员。出版有《同州风情》《大美大荔》《小民看大荔》等13部文史著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