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孤刻权威结缘顶尖佛经文献北京华艺国际2 [复制链接]

1#

华艺国际春拍,古籍善本部将在“大美——中国艺术珍品精品之夜”推出数十件精选拍品。其中将以一件宋刻孤本《嘉泰普灯录》存卷第二十七以及一件10世纪北宋初写本佛教论议文,领衔数件佛教题材写本、刻本,缘觉妙音,煌煌高古。

南宋嘉定四年杭州净慈寺刻本福井崇兰馆旧藏

宋刻孤本《嘉泰普灯录》存卷第二十七

线装纸本,一册

24.3×16.5cm.

《嘉泰普灯录》是禅宗史上著名的五部灯录之一。自六祖慧能始,禅宗便以灯喻佛法智慧,灯灯相传,法脉相承,禅宗史传尽收于“五灯”(《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嘉泰普灯录》)之中。《嘉泰普灯录》乃“五灯”中的最后一灯,成书于南宋嘉泰四年(),于三灯所未收者莫不旁搜曲取,历十七年捃摭而成是书,凡三十卷,目录三卷。知曾请刊入东禅大藏,惜未果。故是书此后单刻行世,流传绝少。

卷首页

此书宋刻本中土久佚,世无完帙。目前仅中国国家图书馆存日本东福寺旧藏残本六卷(卷一至三,二十八至三十),乃傅增湘购自东瀛者。该本尾有白文木记:“此板见在净慈寺长生库印行”两行十二字。馆方著录为“宋嘉定四年()净慈寺刻本”。此拍品存卷第二十七“颂古上”,经仔细比对,与国图藏本当爲同一版本,且后接国图所藏卷第二十八“颂古下”,使末四卷得成完璧。

国家图书馆藏《嘉泰普灯录》(存卷一至三,二十八至三十)书影

版式爲半叶十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单鱼尾。线装本。版心中镌卷次、叶码,下镌刻工名:宋瑜、高异、何升、洪坦等,多爲南宋初期至中期杭州地区名工,今存浙刻佳本往往得见其名。“宋瑜”“何升”之名见于国图藏本。书中有朱笔批点,其中人名、地名划以竖线,亦与国图本相同。此卷由杭州净慈寺精刊,笔画锋芒毕露,精彩焕发,乃典型浙刻风貌。墨色如漆,黄麻纸刷印精良。且以线装形式装帧,有别于一般佛教典籍的经折装。卷内“玄”“廓”缺笔避讳。卷端标题次行题“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正受)编”。目录后直接正文,内收录法昌遇禅师、蒋山佛慧泉禅师等35位禅师的首“颂古”之作,卷尾附音释。

卷中批点与卷尾页

“颂古”是禅僧以诗歌形式对公案进行说法的作品,因此本卷实际上具有禅僧诗集性质,《嘉泰普灯录》末四卷作爲宋代单刻的宋僧诗卷,极可寳重,故作爲宋代禅僧诗的源头,本卷仍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又,五灯中,有宋代著名文人作序跋者,仅《景德传灯录》(杨亿序)和本书(陆游跋文见《渭南文集》卷五,题“普灯录序”,知陆游此文原为序文),由此亦可见宋代文人与禅宗关系之密切。

此本封面依稀可见福井晋墨笔题签:“宋椠嘉泰普灯录,卷第二十七,棣园晋题”。福井晋,号棣园(~),日本江户末期人,福井榕亭长子。福井氏崇兰馆以收藏宋元版著称,如宋刻本《刘梦得文集》(今藏天理大学图书馆),已被指定爲日本国寳。此卷当爲东福寺圆尔辨圆请回日本者(二部之一),后爲福井崇兰馆旧藏,传承有绪。此卷不仅在海内外所存《嘉泰普灯录》中属宋刻孤本,也是现存“五灯”中唯一未入宋代大藏的单行宋刻,弥足珍贵!

北宋初写本佛教论议文

手卷纸本,10世纪

一卷,28.5×cm.

出版:《世界民间藏中国敦煌文献》第一辑,第页,中国书店。

上世纪初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后,其内藏的五万余件历史文献令世人震惊。百余年来,敦煌遗书几经流散,分藏于世界各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出版界和学术界将世界几大主要藏地的敦煌遗书渐次整理出版,“敦煌学”成为显学。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敦煌遗书散藏于世界各地的藏书家手中,故而一直未能得到系统、完整的整理,甚少为世人所了解。

此卷北宋初写本《佛教论议文》为卷轴装,首残尾全,7纸,行,行23字,卷首有圆形阳文收藏印“浄行乐寿”,卷尾有方广锠教授方形阳文鉴定印“广锠审定之印”,卷内有双行小字夹注,有墨笔段句,有行间校加字,有重文号,有删除号,有武周新字“正”。

出版物封面与内页

难能可贵的是,此卷曾出版于翁连溪教授主编,中国书店出版社推出的敦煌民间遗书的权威著录——《世界民间藏中国敦煌文献》系列第一辑中。据悉,该出版物“组织了由国内外著名敦煌学术大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征集来的每一件敦煌文献进行认真考察,辨其真伪、断其年代、明其价值”,保证了其中所收录作品的专业性、权威性。其中第一辑所收均为成贤斋的藏品。此件虽然并非敦煌遗书,但对研究宋代中国佛教议论提供了不少新的信息。可谓“海内孤本”,甚可宝贵。

宋碛砂藏刊本大威德陀罗尼经卷十三

经折装纸本,一函一册

30.3×11.3cm.

《碛砂藏》全称《平江府碛砂延圣院大藏经》,由南宋碛砂延圣院刊造大藏经版局组织刊刻。作为江南私刻大藏经,历来为佛教收藏和研究者所重。此藏始刻于南宋嘉定九年(),至元英宗至治二年()刊刻完成。其中近百分之八十的经卷为元代以后刊成,另南宋宝祐六年()碛砂延圣寺遭火灾,包括《大般若经》、《华严经》等经典在内的部分经板被烧毁,促使妙严寺本补入其中,后又经明代补版,传世面目多样,故吕澄先生曾言:“在宋、元各种大藏经刻板中再没有像碛砂版这样关系复杂的了。”

碛砂延圣寺

此经首尾俱全,品相完美,卷前扉画刊刻精美。碛砂藏历代被人称道的就是它在每函卷首所附的扉画,据统计,共有十余种样式,此为其中一种。郑振铎《中国版画史序》一文提及:“南宋刊之碛砂藏,其卷端扉图,最为精良可喜,线条流动,结构庄丽,允为初期版画之杰作。”

此卷卷首扉画

据《通鉴总类》,《碛砂藏》共函卷,辑录两晋至宋代佛经种。千字文始于“天”字(编号1号),终于“烦”字(号)。此藏年始被发现,此册千字文编号为“恃三”,经文每版五页,共计十纸。碛砂藏卷前带版画者极稀,识者宝之。

南宋安吉思溪法宝资福寺刻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二十一

手卷纸本,一卷

30×cm.

拍品为一卷,首尾俱全,千字文编号为“云”,每折页六行,行十七字。经折装改为手卷。《思溪藏》是北宋靖康元年(),湖州路王永从兄弟捐资刊刻的。至南宋绍兴二年()工竣。王永从宣和间仕于朝,与开封府大相国寺慧林禅院主持慈受禅师怀深交善,后永从与其弟崇信军承宣使永锡于湖州舍家产建思溪圆觉禅院,即迎禅师为之开山并为第一任住持,请赐额“慈受和尚道场”。

此卷卷首、卷尾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为佛经中最为经典之集成,历代大藏经均以此为首。全卷用颜体字刊刻,黄麻纸抚印,墨色浓郁,书品亦好。宋刻宋印无疑。因南宋景炎元年寺为蒙古军队烧毁,经坊与经板俱焚,故现存即使零册也为宋印。

(元)释中峰明本撰并书(元)至大四年赵孟发愿请刻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跋

经折装纸本,一张九折

28×90.5cm.

赵孟为我国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绘画家,中国古代文人杰出代表,名贯古今,对中国后世产生巨大影响。至大三年九月赵孟应召赴京。长子赵亮在随父进京途中由于旅途劳顿,在到达大都后不久就不幸病逝,年仅十六岁。赵孟老来得子,此种悲痛尤为刻骨铭心。他恭楷钞写了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以作悼念。

其将这部《金刚经》寄给了他的佛教老师,当时正在幻住庵修行的临济宗高僧中峰明本。中峰明本便将这部《金刚经》诵读了一百遍以超度赵公子的亡灵,然后交付幻住庵僧侣让其刊刻成经,以做功德,流传后世。这件事情的整个缁过都被写进了这段跋文之中,其中关于刊刻的语句原文摘录如下:

“兹承翰林侍读学士赵公为长子七一舍人,年十六岁,遂尔云亡,乃手书是经,远自燕都寄来,求脱子于既迷,导神于仍悟者矣,予于是焚香批阅过百遍,其笔力谨严,端庄粹美,虽须菩提引于二百五十比丘,会世尊于给孤园,以诸花香围绕供养之盛,殆为无比也,因卷而收之,付卞山幻住庵,永远流傅。”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刊刻这部佛经的刻经坊杭州众安桥北杨家经坊,曾出现在碛砂藏版画当中。这份跋语对于研究杨家经坊的历史也有十分重要的文物价值。赵孟发愿,国师亲自诵读加持做跋,请当时国内最顶级的经坊刊刻,不惜成本,只为功德纪念之用,为赵孟人生重大事件的历史见证,这是目前全世界之孤本,为稀世之宝,千年圭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