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渭南青年网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根据市(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年前三季度渭南市生产总值为.73亿元,同比下降1.0%,较上半年收窄2.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不含杨凌,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8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5亿元,下降1.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1亿元,下降1.6%。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祖亮主持新闻发布会
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卞正坤通报有关情况
发布会上,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卞正坤通报了年前三季度全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农业生产健康稳定
——秋粮实现丰收,预计全市秋粮产量较上年增长10%左右,为近五年最高
——蔬菜面积、产量双增,前三季度全市蔬菜面积增长0.5%,产量增长3.1%
——水果产量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市水果总产量增长7.1%,其中苹果增长1.3%、梨增长2.2%、葡萄增长9%、冬枣增长46.7%
——畜产品总体稳定,肉产量10.5万吨,增长2.4%,蛋产量9.8万吨,下降2.8%,奶产量33万吨,增长9.3%。
工业生产稳中向好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亿元,下降3.6%,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5个百分点,较1-8月收窄了1.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2%,降幅较上半年收窄2.4个百分点,较1-8月收窄1.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5位,位次与上月持平。
——六大主导行业两增四降。前三季度,全市工业六大主导行业累计完成总产值.3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4.4%,产值同比下降4.0%,降幅较1-8月收窄1.2个百分点。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1.7%、有色冶金工业增长6.0%、化工工业下降1.1%、食品工业下降1.4%、能源工业下降12.5%、装备制造业下降20.6%。
——工业用电量稳步增加。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90.09亿千瓦时,增长6.8%,增速较上半年提高4.9个百分点,较1-8月提升1.6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转正
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6%,今年来首次转正,增速较上半年提高13.5个百分点,较1-8月提高3.9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6位,位次较上月前移1位。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1.2%,民间投资增长18.9%,房地产投资增长73.5%。
从产业结构看,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下降17.1%,降幅较1-8月收窄3.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10.4%,增速较1-8月提高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0.2%,增速较1-8月提高4.4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持续向好
随着我市促消费政策的不断实施,全市消费市场不断回暖。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7亿元,下降15.1%,降幅较上半年收窄8.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9位,位次与上半年持平。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4亿元,下降14.8%,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3.7个百分点,较1-8月收窄4.3个百分点。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4亿元,下降14.9%,降幅较上半年收窄6.6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8.02亿元,下降15.9%,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4.7个百分点。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44.01亿元,下降29.9%,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0个百分点;商品零售.35亿元,下降13.1%,降幅较上半年收窄8.1个百分点。
金融存贷款稳定增加
截止9月底,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5亿元,较年初增加.11亿元,增长10.5%,各项贷款余额.59亿元,较年初增加.76亿元,增长12.7%。
居民消费价格平稳上涨
前三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涨幅较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8.7%,衣着类上涨0.8%,居住类上涨0.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1%,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0%,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6%,医疗保健类上涨1.7%,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3.8%。
答记者问
——从发布情况看,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下降1.0%,请您就前三季度全市经济整体运行情况进行评价?
卞正坤:今年前三季度,面对新冠疫情的巨大冲击和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环境,全市上下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有力有效地推动了经济复苏,主要指标稳步回升。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同比下降1.0%,较上半年收窄2.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2.8%,较上半年提高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下降1.7%,较上半年收窄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下降1.6%,较上半年收窄2.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市GDP增速虽然距离我们全年的目标任务有一定差距,但就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增长速度,全市经济运行中也有不少亮点显现:
主要指标增速稳步回升。今年以来,全市小麦和秋粮取得双丰收,水果、蔬菜、畜牧业稳定增长,农业生产保持逐季向好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上半年收窄2.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实现今年的首次转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上半年收窄8.3个百分点。从这些主要指标的变动趋势看,我市的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步向好。
网络消费持续升温。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充分搭建各种平台组织开展系列促销费活动,全市网络消费不断升温,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2.7%,较1-8月提高5.0个百分点,较1-7月提高5.6个百分点,较上半年提高12.1个百分点。
先行指标不断趋好。一是工业用电量回升。今年以来,全市规上工业用电量增速逐月回升,从5月开始呈现正增长。前三季度规上工业用电量为90.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增速较上半年提高4.9个百分点,较1-8月提升1.6个百分点。二是货运周转量降幅收窄。前三季度全市货运周转量增长3.6%,较上半年提高5.2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高20.2个百分点。三是就业形势稳定。截止9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7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4%,低于省考要求控制指标0.76个百分点。
——我们看到前三季度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转正,请问主要是哪些方面拉动?这些方面有什么亮点?
卞正坤:今年以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从项目招引到项目建设,受疫情影响都非常大。疫情初期,市委、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常委会议、常务会议和专题会议,研究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成立了全市稳投资分析专班。由于疫情防控有力,人员、物流、原材料等要素保障有效到位,我市固定资产投资逐月回升,到9月底实现了今年的首次转正。房地产市场的高位运行是我市固投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回升的主要力量,工业投资、民间投资也对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回升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方面主要有以下特点:
房地产市场高位运行。今年以来,临渭区渭南万科城、中创大都荟、高新区恒大珺睿府、多彩康城、富力城、韩城市黄河芸香小镇等大型房地产项目进展顺利,全市房地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市房地产投资完成.16亿元,增长73.5%,拉动投资增长11.6个百分点,拉动作用较1-8月提高1.1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55万平方米,增长26.1%,增速较1-8月提高4.8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11亿元,增长31.2%,增速较1-8月提高4.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07亿元,增长38.9%,增速较1-8月提高3.7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稳步提高。前三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1.2%,较上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较1-8月提高3.2个百分点,拉动投资增长2.6个百分点,其中,技改投资增长.6%。从行业看,采矿业投资增长81.9%,制造业投资增长1.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1.8%。从项目看,工业在建项目个,较上年同期增加8个,增长1.6%;本年新开工项目个,较上年同期增加17个,增长7.4%。
民间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市民间投资增长18.9%,较上半年提高16.1个百分点,较1-8月提高4.4个百分点,拉动投资增长9.2个百分点。从投资结构看,房地产民间投资增长76.5%,拉动全市民间投资增长22.8个百分点,拉动作用较1-8月提高1.8个百分点。从项目情况看,民间投资在建项目个,较上年同期增加2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个,较上年同期增加92个,同比增长26.7%。
——从刚发布的数据来看,前三季度我市社会消费品方面下降幅度仍然很大,请问您怎样评价当前我市消费市场运行情况?
卞正坤:今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市场的影响最为严重,且持续时间最久,但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市委、市政府积极组织开展“促消费”系列活动,我市消费有序回升。
从流通领域看,批发业销售额下降1.1%,较上半年收窄5.6个百分点;零售业销售额下降7.7%,较上半年收窄11.7个百分点;住宿业营业额下降27.0%,较上半年收窄20.1个百分点;餐饮业营业额下降18.6%,较上半年收窄10.2个百分点。零售、住宿、餐饮三个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也在迅速回补。
从总体数据看,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较上半年收窄8.3个百分点;限上消费品零售额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3.7个百分点,较1-8月收窄4.3个百分点,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当月增速已连续4个月实现正增长,可以看出我们的市场活力正在逐步增强,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渭南青年网文图张亚龙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