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检查到中科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原标题:陕西百名特岗教师遭欠薪官方总说“明年”解决)
年关将至,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的名特岗教师却难有获得感。三个问题长期困扰着他们:拖欠半年的工资什么时候发?为什么不落实“特岗教师聘用合同”?什么时候能解决特岗教师的待遇问题?
不管被问及什么问题,临渭区教育局的回答几乎都是:“明年这个问题肯定能解决了。”
这群教师发现,官方“回复”除了从合同中粘贴语句,竟出现了语句不通、多字的情况。
明年到底是哪年?
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3个问题困住了名特岗教师:拖欠半年的工资什么时候发?为什么不落实“特岗教师聘用合同”?什么时候能解决特岗教师的待遇问题?
政务网上“积极协调,予以解决”的回复挂了两年,市长热线建议咨询区教育局和区财政局,教育局的工作人员给过几个版本的回复,包括“‘聘用合同’说得不明确”“关于解决特岗教师待遇问题的报告已经提交给区政府,正在等批示文件”“据侧面了解,财政局已经在执行(补发补贴、补缴保险)了”。
“特岗计划”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简称,由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年联合启动实施,公开招聘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农村任教。特岗教师服务期为3年,期满考核合格后可留在当地学校进入正式编制。这被视为“缓解农村地区教师紧缺和结构性矛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效举措。“特岗计划”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迄今中央财政已投入经费亿元,为中西部乡村补充了66.8万名中小学教师。这项计划也被写进了《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年)》。
这样惠及个体、地方和中国教育的政策,真正在基层落地时,却执行不力。临渭区教育局在公开的回复中,承认未按国家规定落实特岗教师待遇问题。
1
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年教师特岗计划工作启动通知”与“陕西省特岗计划启动通知”都提到,“落实好特岗教师的工资与补贴发放”。两部委的通知中,要求“确保特岗教师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方面与当地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对待”,陕西省通知中,则重点强调了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年度考核三方面。在工资方面,中央财政给予特岗教师每人每年3.46万元工资性补贴,由地方财政补全与当地教师待遇的差额。
90后姑娘程艳生在农村,到大城市读了师范院校。年,她通过国家“特岗计划”考核,回到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成为一所村小的四年级教师,教学生语文和英语。年9月至今,她的工资卡显示总共有两次工资发放记录,收入3.46万元,这是每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部分。按照《陕西省年农村学校特设岗位教师聘用合同书》,她还应享有由县级政府承担的高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部分,并有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待遇。
程艳毕业那年,同寝室的同学都留在大城市,有人当教师,也有人考进事业单位。她觉得自己“有点儿小情怀”,希望“回到农村做点儿什么”,家人支持她则主要是看中这份工作“稳定、有保障”。
入职没多久,程艳心里落差不小。新入职的教师办理人事和档案手续,她不需要;办理社保卡、工资卡等,她也不需要。
“同工不同酬,我们的工资只有中央财政补贴的那部分,半年发一次。”程艳说,没有五险一金,每个月“颗粒无收”需要向父母伸手要钱。
和程艳同一年入职的特岗教师李珍在临渭区另一个镇上任教。她认为,教师们讲情怀但也要生活:“至少这是一份职业,按时领取工资,有相应的保障,这个要求过分吗?”
“为什么我们应该得到的却没有得到?那些政策文件、我们签的合同难道不作数吗?”程艳想不明白。
在临渭区教育局,人事股股长申毅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临渭区年开始设岗,先后共有名特岗教师在农村学校任教,有效缓解了农村教师师资不足的问题,“特岗教师大概占到全区农村学校教师的九分之一”。
今年3月,署名为“临渭区特岗教师”的网友在一家中央主流媒体网站上,通过地方政府留言板向市长反映待遇问题,“希望市长能过问一下”。
渭南市教育局回复,“特岗教师工资待遇的落实情况存在差异”,同时誊写了招录通知中工资部分的表述,并建议他们向区教育局人事股咨询。
程艳们签订的合同涉及四方:除了区(县)人民政府和特岗教师本人,还有所在市的特岗办及省特岗办。据了解,特岗办公室分设在区县市教育局和省教育厅。
关于特岗教师待遇的方案制定,申毅表示自己刚刚调任至临渭区教育局人事股,“很多政策在学习了解中”。
临渭区教育局局长闵渭安在电话中表示,“全部问题由人事股申股长解答”,申股长解释不清楚的,他会告知相关内容,再转达给记者。
临渭区教育局工会主席李旗介绍,负责相关工作的同事“基本都换完了”,“找不到之前的负责人”。他认为,“特岗”是近几年才有的新事物,各地仍在摸索,“大家对特岗教师的项目不是很清楚”。然而新闻网站和教育局公开的文件显示,李旗此前长期担任人事股股长,自临渭区年设岗起他便是主要负责人。
对于特岗教师一直困惑的“为何未能按照相关政策或合同执行”的情况,李旗表示,“回答不了,说不清楚”。同时,他认为《陕西省年农村学校特设岗位教师聘用合同书》中“说得不是很明确,有一些人事政策中的问题”。
特岗教师任教的地区属于国家西部“两基”(“基本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简称)攻坚县农村学校。临渭区教育局负责特岗教师招聘工作的时万新认为,临渭区属于农业区,工业基础薄弱,财政力量不足。“按要求落实教师待遇会有一个过程,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财力状况,这是现实问题”。
而李旗表示,“财(政)局没说过没钱”。
同时,时万新介绍,临渭区特岗教师只有中央财政拨付的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由财政局半年发放一次。
这也证实了程艳和特岗教师“每月‘颗粒无收’”的说法。
2
程艳还记得自己上学时村小的模样:连排的平房、一跑步就尘土飞扬的操场、烧煤炉取暖的教室。
20年过去,学校硬件条件彻底改变:三栋教学楼、塑胶跑道、崭新的桌椅……黑板滑开后是触屏的多媒体教学设施,还有食堂、宿舍和学生活动中心。
可学校依然“非常非常缺老师”。在程艳任教的学校,教师们的学历并没有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而“水涨船高”,“高中、中专、大专毕业的都有”。年秋季学期,一批教师退休或调进城市,学校不得不再次从附近村中临时聘请年轻人来任教,保证“每门课都有老师”。
“跨界”教学是这所学校的常态。一些按音乐、美术教师招聘进来的大学生进校后也转岗教起了语文和数学。程艳负责两个班的英语和语文教学,同时兼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兴趣组指导老师,每周上15节课。
在这个以冬枣、苹果为主要经济作物的镇上,程艳学校里超过一半是留守儿童,寄宿学生有近三分之一。“家里条件稍好的送娃去城里读书,外出打工也有把娃带在身边的,老师也在努力调进城里的学校。”程艳说,“大家都在逃离农村。”
村小的工作也改变着程艳的生活。学校没有暖气,她习惯穿着羽绒服讲课办公。特岗教师吃住都在学校,除了去镇上超市买水果或者坐长途汽车回家,几乎不出校门。偶尔一起打羽毛球、篮球就是教师们的娱乐项目。
程艳还记得初到学校时,宿舍里没有桌子,床是两张凳子架一块木板外加一个床头拼起来的,公共浴室自完工后还未启用过。
“硬件条件真的不是很重要。”程艳坚持说,报考特岗教师前,自己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主要是心理上,教师做的就是教书育人的工作,我们自己却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怎么去真心教育学生公序良知?”程艳认为,“说好的待遇没兑现”,像根刺一样,扎在教师心上。
如果按相关政策落实当地特岗教师待遇,临渭区教育局人事股在场的工作人员分别给出了自己的估算。时万新认为,地方财政需给每位特岗教师每年补贴3万元左右,申毅则觉得大概在1万元左右。年以前,临渭区每年通过“特岗计划”补充教师10余位,年之后每年超过90位。
程艳认同时万新的估算。在同事的交谈间,她知道“同年入职、通过渭南市基层镇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教师账户多了1万多元”,包括1年1.2万元的绩效工资、元降温费和2元取暖费等,还有一些“老师自己说不清名目”的补贴。她在心底悄悄算过,如果加上“五险一金”等待遇,差不多接近3万元。
“最起码的降温费、取暖费应该有吧?”和程艳同年入职的特岗教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