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陆游是南宋诗之大宗,在数量与质量上,都轻 [复制链接]

1#

宋,是中国历代王朝中国运最长久的一朝,南北宋加在一起,有三百二十余年。以经济的发达论,也是最鼎盛的一朝,北宋已超过大唐,南宋则又强过北宋。但是国势一一具体的该说是军事实力之贏弱也是第一等的一朝。版图面积是历代奉为正朔的帝国中最局促的,南宋不用说了,北宋也是大失汉唐故地。古代中国领有的土地,一部分为吐蕃统治,一部分由地方政府而后独立的西夏占据,一部分为早先的辽帝国和其后的金帝国所领有,其余的才是宋的版图。而且,自建朝立国以来,宋不断地受到各方特别是辽、金的军事压迫。大宋并非不想恢复,但是不战则已战则必败战则必溃战则必丧土辱国。这便是我们从历史上看到的实绩。虽然在个别战役上,宋也有胜绩,比方北宋王安石当政时启用王韶为甘肃方面的军区司令,两年之间收回吐蕃占领二百余年的二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比方南宋岳飞大败金的完颜兀术,兵锋距开封仅二十余公里。但在总的军事态势上,宋始终是软弱的一方。可见,经济上的实力未必就能化为军事上的实力。南宋两次著名的北伐,一次是年张浚领导,大败于安徽符离;一次是年权臣韩侘胄发动,三路大军齐溃,金军反击直到长江北岸。陆游因张凌之败,平生第一次被罢官,罪名是“鼓吹是非,力说张浚用兵”:韩胄的失败,则使辛弃疾受到攻击,虽然老迈的主战派辛弃疾在北伐前已被免官。陆游也受到非议,因为他站在了韩侘胄一方,而韩不仅是权臣,而且是道学家眼中的小人。虽然,陆游在韩的事业中,所担任的工作仅仅是修撰孝宗、光宗两朝实录。

陆游,终其一生是个坚定不移的主战派。刘克庄在《后村诗话续集》中,说陆游“其激昂慷慨,稼轩不能过”。文人出身的陆游,在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悲壮的爱国情怀,比武人出身的辛弃疾,还要激浪澎湃,酒滔不息。直到他临终,还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样念念不忘的名句。虽然,这是一个永远无法得圆的大梦,却始终是陆游文学中的一大精神主脉。清人赵翼统计过陆游的记梦诗,有九十九首之多。那其中的梦想,尽是收复国土再出现一个偌大中国的辉煌景象。是”群阴伏,太阳升。胡无人,宋中兴”(《胡无人》);是“凉州儿女满高楼,梳头以学京都样”。后者的诗题有近五十字之长:《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见城邑人物繁丽云西凉府也喜甚马上作长句未终篇而觉乃足成之》。可以想见陆游曾无数次在午夜梦回中,畅想河山一统的胜利荣光和幸福欢乐。

不仅在陆游心中,在整个南朝宋的士大夫阶级中,靖康年国朝被毁、两位皇帝被掳的耻辱,都是难以磨灭的。不过这烙印在陆游的思想中尤为坚固,这烙印激发的理想尤为激荡。“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这是陆游心中放不下的念想,早年他就曾因“喜论恢复”而被秦桧从进士榜中除名。(另一原因是陆游之名排在了第二位的秦桧孙秦埙之前。)但他矢志不改,其诗集中充溢着“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锉有声”、“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百斤长刀两石弓,饱将两耳听秋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样的豪壮,“起倾斗酒歌出塞,弹压胸中十万兵”、“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已先斑这样的悲怆。梁启超对陆游的总结是“集中十九从军乐,豆古男儿一放翁”。

陆游真正从军着戎装出入关塞的军旅生涯不过半年左右。其时,他在川陕宣抚司王炎的幕府中,王炎很快便被朝廷内调,陆游也离开了陕西前线的部队。但这一段生活为他的诗歌提供了足够充分的精神意象。陆游把他的文集题为《渭南文集》即是纪念这一段时光。他的诗集题为《剑南诗歌》,则是纪念他其后在四川的八年时光。川陕时期,是陆游创作的成熟和巅峰时期。成熟的不仅有他的慷慨之作,也有他的闲适恬淡之作,后者是陆游诗另一大意脉,细腻勾画日常的生活和眼前的风景。陆游兼擅各种诗体,他的七绝,被称为“诗之正声”;七古被称为“意在笔先,力透纸背”:七律最为人推崇,“当时无与比埒”。七律中写山水风物闲情逸致的,被称为“和平粹美”,与“深厚悲壮”的另类相对应。最著名的一篇,是《游山西村》,诗中著名的一联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ー村”。

句中描墓的意境,并不是陆游最先的发现,前人有许多类似的诗文。比方王维的“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忽与前山通”,柳宗元的“舟行若穷,忽又无际”,王安石的名句“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强彦文的诗“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新有村”。陆游虽然化用了前人的意绪,但表达上更工整更婉丽更明秀,而且,前人的句子着眼于写景,陆游的句子由于更精炼,更蕴了人生的况味和哲理,可以说,是将这个题目作了一个完美的终结,再没有什么余地供旁人咏叹发挥了。后人林思慕赞扬陆游“文章墨,凌跨前辈,为一世标准”,这几句评语,用在上述一联的创造上,也很恰当。陆游以七律著称。七律重在对仗,陆游即在对偶句上有绝好表现,以至南宋刘克庄说“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陆游的成功在对仗上,不成功也在对仗上,往往有佳句无佳篇。律诗的创作,经常是先得一二联工整俊美的句子,再添头续尾,凑成一篇,何其凑也。

律诗的构成,先天就藏着这种毛病,陆游在七律上用力多,毛病也表现得更多一点。而且,陆游章法句法雷同多,如钱钟书先生所说:“几乎自作应声之虫”,常常把好的意绪反复使用,以至于“令人生憎”(赵翼)的地步。陆游诗存留到今天的有九千三百多首,创造了历代诗作的最高纪录,一个令人瞠目也令人望而疲倦的纪录。因为诗作的繁多,繁复杂错的就多,但因其多,其佳作也是不少,包括有佳句亦成佳篇的。录一篇《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小楼”两句亦是陆游的佳联。“卖杏花”、“闲作草”、“戏分茶”写的是当时杭州的风物和文人的闲情逸态。“素衣”两句,于无聊中透出无奈和不甘。

这种细腻和冲淡与陆游的壮怀激烈浪漫高蹈,真是判若两人。要知道,陆游在当时就有“小太白”之称。人便是这样多面的复合体吧。陆游早年一大恨事,是迫于母命与结发妻子唐婉的分手,他不仅有“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的《钗头凤》词,叹“莫,莫,莫”“错,错,错”,而且,于七十五岁高龄又写下“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情意绵绵的《沈园》诗二首。儿女情长至于此的陆游,又是一个侧面。以个人的嗜好来说,我很主张放陆游的诗过去,宁愿读他的日记长篇《入蜀记》,和他编撰的笔记小品集《老学庵笔记》。可是在史学角度,造漏一个诗人陆游,会造成一大空白地带。毕竟,陆游是南宋诗之大宗,在数量与质量上,都轻视不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