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结亲助学送温暖筑梦未来共前行政协渭南 [复制链接]

1#

渭南日报记者李亚晓通讯员杨琳

每到休息日,寇旭阳就会习惯性往家门口的方向望去。每次妈妈问他,他都笑笑不说话,其实妈妈明白,他在等“李朝爸爸”的到来。寇旭阳家是临渭区桥南镇雨露社区易地搬迁户,他的母亲患病,父亲寇治国靠在附近打零工补贴家用。因为中考成绩不理想,寇旭阳便萌生了外出打工的念头。“李朝爸爸”知道这个情况后,多次到家里与他交流谈心,鼓励他用知识改变命运。在“李朝爸爸”的帮助下,寇旭阳顺利考进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看到寇旭阳一家人经济上的窘迫,“李朝爸爸”决定让寇治国到自己公司上班,先培训后上岗,并按照技工待遇付薪。如今,寇治国年收入6万元左右,一家人不再为生活发愁,也不再为孩子的未来担忧。

“李朝爸爸”的帮扶只是临渭区*协委员“一对一结亲助学”活动的一个缩影。

“一对一结亲助学”活动,是*协渭南市临渭区第十五届委员会倾力打造的结亲帮扶品牌,主要是对一些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持续关爱帮扶,解决其生活上的困难,让他们能专心读书。

*协渭南市临渭区第十六届委员会成立后,新一届委员会委员沿着第十五届委员会委员“一对一结亲助学”爱的足迹,继续用光和热温暖着临渭区的角角落落。各街镇*协学习组、各界别活动组、委员个人纷纷行动,加入结亲助学的队伍,通过采取经济上扶持、学习上帮助、精神上关爱、心理上疏导、情感上亲近等举措,一点一点的光汇聚成一片光明,照亮了弱势家庭孩子前行的路,让无数的家庭又多了一份生活的底气,为乡村振兴积淀起新的精神动能。

6年前的一天,周进东委员走进了王艺鑫的家里,与她家结成了“亲戚”。6年来的持续帮扶让两个家庭的关系不断升温,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一有空闲,周进东便去学校与老师沟通王艺鑫的学习情况,女儿放假回家,也会跟着他一起走进王艺鑫家,辅导功课、谈天说地。长久的陪伴让王艺鑫的脸上多了笑容,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去年高考后,分的成绩让王艺鑫对是否选择复读有些犹豫,周进东帮忙联系学校,鼓励她复读一年,为梦想奋斗。孩子深受鼓舞,立志要向姐姐(周进东女儿)看齐,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

“我家是组合家庭,对艺鑫的性格影响挺大的,我也不会和娃交流,在周委员一家人的帮助下,艺鑫性格改变了,学习也进步了。周委员还好几次去学校和校长、班主任沟通,以提高艺鑫的学习,比我对娃学习都上心,我们两家现在就跟亲戚一样。谢谢他们用无私的爱,温暖了孩子、也温暖了我的家。”王艺鑫母亲激动地说道。

自从加入*协渭南市临渭区第十六届委员会的集体后,肖茜就从爸爸肖卫手里,接力帮扶因病不能正常生活的郭阳。郭阳从小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因身体原因不得不休学在家,治病让家里债台高筑,父母为了照顾他只能守在家里,一家人的生活捉襟见肘。为了帮助这一家人渡过难关,肖茜将郭阳接到自己成立的杜桥医养中心,安排专门房间给他免费入住,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进行免费康复治疗,并为他的父母在医养中心安排了再就业岗位。经过治疗,郭阳的身体得到进一步康复,他的父母也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这个家庭又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快乐和信心。

杨远*是年新晋的一名委员,经营着一家广告公司,命运似乎很愿意跟人开玩笑,正当他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医院。住院期间,当他听到“一对一结亲助学”活动要开展时,还在病榻的他专门打电话给界别组长魏永辉,要帮扶一名孩子,魏永辉劝他等病好了再说,他却说:“我是一名*协委员,这是我的责任,我不管再难,也比那些困难的群众好一些。”听到他的话语,魏永辉毫不犹豫将他的名字写在了帮扶名单上。

曹少盈与82岁的奶奶相依为命。父亲离世,母亲离家,生活重担和经济负担让这个家变得摇摇欲坠。年迈的奶奶数病缠身,腿脚又不便,仅能照顾孩子一日三餐。杨英娟委员主动帮扶起这个家庭。曹少盈是一名高三学生,孩子生活和学习压力很大,杨英娟多次和孩子耐心交流,使孩子卸下了思想包袱,全身心投入高三紧张的学习中;高考期间,杨英娟坚持送孩子到考点,再接孩子回公司,安排好孩子的营养餐;曹少盈被陕西工商职业学院录取后,杨英娟又想办法出资助学,鼓励孩子努力学习,不懈奋斗;疫情防控期间,她经常打电话关心孩子的生活状况,同时不忘给其家中年迈的老人买菜送药,让曹少盈安心读书。

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爸爸去世,妈妈改嫁,只留下几个月大的许皓俊与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两位老人用尽全力将孩子带大,随着年龄的增高,爷爷奶奶已无力督促许皓俊学习,孩子的学费更是无法支付。张玲委员随即与渭南青年志愿服务队进行了实地走访、甄别,当天就为其办理了五年资助手续。在跟孩子短暂的接触中,张玲发现许皓俊受家庭环境影响,特别自卑胆怯,不愿与人交流,且学习成绩一般。张玲随即联系孩子的班主任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这使得她有了明确的思路与帮扶方向。她利用周末时间,购买生活用品及学习用具登门探望,与孩子拉近距离,建立感情,让孩子感受到长久缺失的爱又回来了。还辅导孩子学习,约定每周至少通话一次,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交流,张玲欣喜地发现,孩子的性格开朗了许多,会主动地将写好的作文及成绩发给她,会悄悄分享自己的“小秘密”。

“哪个孩子的成长道路都不会一帆风顺,特别是对那些失去了父母关爱的孩子,成长尤为艰辛。我们只有时刻把他们的冷暖困苦挂在心上,走进孩子的内心,才能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才能实现真正的帮扶。我常常看着手机中我和孩子的每一次对话,体会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内心激动无比,心潮澎湃!我在想,做好企业是尽社会责任,帮扶孩子也是尽社会责任,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将孩子帮扶下去!”张玲坚定地说道。

*协渭南市临渭区第十六届委员会成立一年来,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临渭*协人持续奉献着爱心。一年来,临渭区*协委员结亲助学对,超额完成了年初对结亲助学任务;举行了“一对一结亲助学”启动仪式;对高考录取的7名学生爱心捐赠1.5万元;文化组组长魏永辉组织委员前往临渭区三张镇开展“一对一结亲助学”见面会,多次组织委员开展走访帮扶活动。临渭区*协中共特邀组组长李永斌组织委员向学生张海英送去爱心济困协会捐助的元助学金。经济一组组长李增鹏组织32名委员,在城区和三张镇*府分别举行启动仪式,给帮扶学生送去了1万余元物品。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实践证明,帮助一名学生,改变一个家庭。“一对一结亲助学”,传递的是温暖,营造的是希望,收获的是硕果,更为全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爱在传递中播撒,在延续中开花。身为临渭*协人,为困难家庭送去保障,更为贫困学子送去爱与希望。“成己为人,成人达己”的使命在心中激荡。情缘还在延续,*协渭南市临渭区第十六届委员们将继续发扬乐善好施,扶弱济困的传统美德,自觉投入“一对一结亲助学”活动,以实际行动传递爱心,播种希望,为爱前行,筑梦成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

xxcb.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内容;yuanshipeng

xxcb.cn。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