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努力皆不白费,所有付出必有回响?
???
延续已久婚礼中的抢手巾民俗
文/高民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腊月底的一天,我从县客运公司坐解放牌嘎斯货车作为客车来到云公社所在地下车,这嘎斯车是敝车,人们抓住车帮坐在透风颠波车上翻了杜康沟,林皋河沟才到达了终点站,这里是云台的*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迈开大步直往北步行来到了一个叫北圪塔的村庄,这边人住的是正房和厦房,都是砖木结构的,和县东南乡比显得落后了很多,但身居云台山的人热情好客,民风纯朴,对外地来的客人总是上等宽待,我的同学叫蔺高华,当地人叫他小善,往日来是看望同学的,这次是来参加高华婚礼的,我对老同学的婚礼充满了期待。高华结婚的前夜,我被老同学向亲友郑重推介,参加了迎亲议事会,在当时的云台有个民俗,新郎不去迎亲,叫宾相去迎亲,我就被推举为宾相代表成了迎亲团的核心人物,宾相亲属侄男计划去十五个人,要给新娘家预留一个席位,老辈人叮咛了注意事项。那天晚上按当地的风俗习惯,三个男娃来为男方新房压坑,这事从头到尾有十几次相奉用木盘恭敬送上了土布手巾,到新娘家除了奉上土布手巾外还奉上一条白羊兜兜手巾,这次婚礼我一共收到了二十八条手巾。第二天太阳初升的时候,我们迎亲团,吃了点饺子就坐上手扶拖拉机出发了,从北圪塔经郭畔,段家塬东下坡,当地人叫培坡,到林皋河,道路急转向北在东梁的西侧有条土路经王场来到了新娘家中塬村,娘家亲友长辈热烈欢迎迎亲友团入席喝茶,酒饭席吃的接亲饭。有饺子和挂面,两顿饭很快结束,男宾相四人,在女宾相护送下新娘上了轿车。我对云台的风俗一点都不懂,木盘送上的土布手巾,白羊兜兜手巾送了六条,在鞭炮声中迎亲团开始了返回的路程,想起昨夜老人叮咛的万一婚车相遇,双方以交换手巾为暗号,果然轿车行止林皋河刚一转弯两个婚车相遇,双方互换手巾,礼让避车,速速转回,很快轿车就来到了男方家门口,鞭炮声声响起来,门口小伙子挤起来,新郎把新娘从车上抱起来,围观的亲朋动起来,这场山村的婚礼还是蛮热闹的,一下子打破了山村的清静,守在大门口的小伙子里三层外三层挤来挤去,就求在这喜庆的日子多弄几条土布手巾图个喜庆,图个吉利,图个手气。那时的婚礼很简单,婚宴也很平常,但人与之间充满了乡情,友情,亲情,民风民情。回忆此情此景,从一个土布手巾中会寻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的根脉,在我的家乡儿子结婚之前,父亲在聘金上竭尽全力,我的家乡有"揭钱娶妻,余钱买马"的古训。母亲早早就弹棉花、打筒、纺线、经机子,织机子,老人把作布叫织布,把作土布手巾叫担(dan)手巾,在我家里现在还保存着几十条不同图案的土布手巾。先说土布手巾的构图基本都是方整的,其中每个手巾都有两个毛边,每个图案都是由大小、色调不同的线织成的大小方格,其中向用手巾的人有图案提示之意,天下众生都要遵守祖宗遗训,无规矩不成方圆,家有家规,村有村约,国有国法,无论走在天涯海角,五湖四海都应模范遵守。手巾提示人们,人一生做事要经纬分明,爱憎分明,是非分明,人要有正气,要有骨气,坚决不沾歪风邪气,不良习俗。手巾,在白水河北乡叫手帕,已婚妇女均头上顶着一个手帕,这个历史已绵延了数千年。手巾作为护理之物,常年装在裤斗里,是一种天然的,无公害的,原汁原味的日常生活用品,一则为了擦汗,二则为了减污,当人们打喷嚏时用以遮盖,三则为了消理污垢,叫后生们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美德。手巾,在白水东南乡有个民俗什么东西都可捡拾,手巾决不允许拾回家重新使用,这里与谐音字"手紧"有关,所以,人们口口相仿,约定俗成,世代守之。常用手巾向后生们宣示,要热爱劳动,热爱家园,热爱生活,热爱一方水土,勤俭节约,反对浪费,节衣缩食,共建文明家庭,同创富裕生活。土布手巾到上世纪末退出了历史舞台,被工业纺织品手帕所代替,到今天婚礼上用的手帕已成为定制用品了,但仍然非常重要,非常时尚,随着卫生纸,纸巾,餐巾纸进入喜庆餐饮后,人们用得方便,用的频率不断上升,造成的废品污染形势非常严峻,纸品,塑料用品正蚕食人们的生命健康。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次白水县幼儿园教师培训班的歌词来结束婚礼用手帕的民风民俗,歌词:"小手帕,手中拿,手中拿,一针一线缝褂褂,缝褂褂,缝好的褂褂送给谁呀,送呀送给我的好妈妈"。这首童心之歌,愿天下父母永远安康,愿天下儿女永远孝顺。年7月15日14、30分
作者:高民生,男,50后,现任白水县西固文史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曾任白水县*协常委。年创建白水县乡情图书室,年更名“白水县乡情图书馆”。现兼任中华文化促进会高傒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陕西联络处主任。年被国家新闻广电出版局授于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三秦最美家庭”。年被中宣部办公厅授予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喜爱文学,其作品曾在省市县书刊,网络平台上发表。
更多故事,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