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年渭南市市二模历史试卷分析 [复制链接]

1#

年渭南市市二模历史试卷分析?

年4月18日进行了高三市二模文综检测,4月19日早进行阅卷。现将本次考试历史试卷情况分析如下:

一、试题分析:

本套试题考查范围、试题难度、考点分布、试题类型都接近高考。试题分为选择题(24--35题为历史,12×4=48分)和非选择题(3个小题,41,42题是必做题,分别为25分、12分;45-47是选做题,3选1,15分;共计52分)两部分内容,合计分。选择题部分,24-31题考查中国史,包括4个中国古代史,4个中国近现代史,共计8个。32-35题考查世界史,共8个题,由1个古代史和7个世界近现代史构成。非选择题部分,41题以清代民法和新时期民法建设为切入点,进行纵向对比,考查了热点民法典。42题开放性试题,属于提取信息说明型,考查-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45题考查唐宋时期的城市治理。47题考查人物李大钊的历史贡献和体现的时代精神。整个试题注重历史解释、历史理解、时空观等历史学科素养的考查,围绕历史学科主干知识,是一份难易、梯度合理,区分度较高的试题,与去年的市二模题相比,稍难!

二、试卷的总体特点:?

1、中国史的考查占绝对优势。选择题中中国史有8个,占32分;非选择题中,41题的25分,45和47题选修题也都考查了中国史,全卷分中,中国史的考查就有72分。同时中国古代史与近代史平分秋色,经济史和*治史占比重大。

2、试卷紧扣历史学科主干知识,注重历史阶段特征、热点知识的考查。试卷中每一个题都围绕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基本技能的考查,知识与能力相互依存、互为体现。对"主干知识"的考查,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对重大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本质认识,以及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规律性总结。设置新情境新视角考查主干知识,对热点—*史,建设史,民法从新角度进行考查,注重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解析能力,部分选择题较难。

?3、试卷在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同时,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特别是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归纳比较概括能力、知识有效迁移的能力,把历史事件、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理解的能力,题目思路开阔,把握高考方向,并体现了对学生历史学科能力、学科素养的考查。

三、学生答卷反映出来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选择题部分:

得分率较低的有:24、29、30、33、34题,这几题全县得分率不足40%,主要考查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对历史阶段特征的准确把握能力,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核心考点的掌握运用能力。得分率较高的26、28、32题,也只占比80%左右,总体上选择题失分较高,拉开了总分的差距。

失分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历史阶段特征把握不准确,审题能力差,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不足,解题无技巧,对一些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彻,知识的迁移能力不足,对一些历史事件、历史概念识记不清。

2、主观题部分(材料解析题)失分主要原因:

41题总分25分,基本在18-22分,15分以下很少,本题得分率相对高。

存在问题主要有:一是对材料概括归纳能力不够,以照抄原文为主;二是时空观念及阶段特征掌握不准确,不能正确定位和联系所学知识;三是答题技巧、模板有待强化训练。

42题总分12分,基本得分6-7分,优秀在8-11分,极少数3分以下。

存在问题:一是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二是开放性试题做题方法不到位,不能准确审题。

选修题选47题的最多,其次是45题,总分15分,平均分为10分左右。

存在问题:一是审题不清,不能把材料和所学知识有效结合;二是作答语言不能使用学科术语,一个逗号到底;三是书写过于潦草,缺乏答题模板,抄原文现象仍有。

失分原因:

(1)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基本概念、结论理解不深、不透,缺乏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

(2)审题能力不足,42题出现所答非所问和草草答题现象,反映在平时复习中训练度不够,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不足。

(3)缺乏学科术语,特别是41、选做题有照抄原材料的现象,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4)时空观念模糊,忽视阶段特征及特定背景。

四、今后教学建议:??

?1、在后面一段时间的复习中,要重视在对基主干知识的复习并紧密结合热点,夯实基础。

不能投机取巧,要学会以不变应万变。试卷不论怎么出,考查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原则不会变,高考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灵活运用的考查。基础知识不仅包括具体的史实,也包括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要以教材为本,掌握得全面,记准记牢,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建议加强阶段特征的理解掌握和巩固,让学生把陌生的历史事件放在熟悉的历史背景下理解。练习开放性试题及选择题。

??2、强化训练,把能力培养落在实处。??

(1)根据历史阶段特征,精选高考题进行训练。

选择习题要精,一定要选择一些典型的高考试题并进行变通训练,并能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整合,对一些重点知识和学生在练习考试过程中常犯的错误,要不厌其烦地练,变换多个角度编制题目加以强化。要把解题技巧与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训练中要做到有考必改、有改必评。?

(2)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答题方法和答题规范的指导。

现在考试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设置新情景,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在教学中要强调理解记忆,但不能只满足于"是什么?",还必须搞清楚"为什么?"、"还有什么"?把握历史史实要从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评价(性质、影响)等方面去把握。要让学生养成一种学习的习惯,归纳出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同时进行横向、纵向联系。

对于材料解析题,先审清题意,看答案出自材料还是所学知识,把题目"肢解"清楚,抓住解题要求和条件,明确答题方向;其次阅读材料,注意材料出处,应该结合问题看材料,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因为有些答案大多数可以从材料中找,但要注意提炼归纳,变换说法。对于学生从未见过的新材料,一定要依据材料回答问题,把教材知识作为理解材料的参考背景。行文规范,语言简洁精炼,用历史学科语言(包括术语)作答,禁绝文学描写类文字。?做到四化,标题化、段落化、层次化、序号化?。材料题中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最重要!

THE

END

编辑:*盼盼

审核:刘丽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