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渭南旅游富平县明月山庙会 [复制链接]

1#

明月山又名频山,位于富平县东北隅,距县城约40公里,主峰在九龙村之北,海拔米,为富平境内诸峰之冠。因其山势由主峰向东南、西南延伸两脉,形似一弯弦月而得名明月山,又因山巅古有“明月寺”而闻名遐尔。

明月寺位于富平县东北明月山下九龙峪内,占地七亩,庙宇依山而建,所在山峰突兀,背依九座山峰连绵蜿蜒,奇险峻秀,犹如条长龙环绕周围,所以当地群众又称其为九龙庙。明月寺门首除供有土地爷香炉外,由低而高大致可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供奉财神、药王;第二层级主位供奉老子、观世音老母,偏殿供奉送子娘娘;最高处供奉秦大将*王翦神像。寺外偏南建有大戏楼一座。

明月寺最早兴建于秦代,相传是当地群众为纪念秦大将*王翦而修,原址位于九龙峪山峰最高处。随着历史变迁和时间推移,该寺逐渐演变为以纪念王翦为主、道佛合一的格局,经教以道为主。到了清道光年间,由当地美原、薛镇、康庄等八个联共同筹资搬到新址。据道光年间《重修明月寺碑记》载,先后有兰、潘、周等知名主持主事,游客甚众,香火旺极。现由道教第21代传人杨李潮道士主事。

明月寺寺内曲径通幽,林木遮荫,鹰飞鸟啼,诵经声不绝于耳;寺外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尤其秋季收获季节,林果遍地,火红地柿子和花椒挂满枝头,犹如一幅幅动人的山乡丰收画卷,美不胜收,使人流连忘返。

每逢农历六月十九庙会(其实每年从农历六月十四到十九,大约庙会持续将近一周),当地及西安、蒲城、白水、渭南等地善男信女纷至沓来,人山人海,香火缭绕,好戏连台。

传说明月寺为大秦将*王翦的练兵场,周边遗址如点将台、跑马坪、马蹄印、淬剑池、一斗坪、旗杆石窝等遗址清晰可辨。现该遗址已列入富平县文物保护单位范围。

明月山即频山,位于富平县东北六十里许,主峰在九龙村之北,西接底店山,东望玉镜山,又东金粟山、石叠山。频山与玉镜山之间是赵老峪,昔峪北有泉,常年流水,古曰频水,又名顺阳河,其下游顺着太阳蜿蜒而南又西至神下村入温泉河。明代孙丕扬撰《富平县志》云:“頻山,一名明月山,山南麓建頻山神廟,有泉在焉,四方祷旱者,必往其地。中髙一阜,僅數畝許,九山環抱,若拱向然,固山中一佳景也。山西北麓一小山陡出,名堡子山,世傳尚書張鷃庵避兵其山。北麓為千尺崖,壁立百仞,中險處鳥道可通,有一隙地,東西五丈,南北當東西什一,避世者地也,下有千尺泉。”

去频山有三条路可走,其一,从省道旧县折而向北经曹村、底店又折向东经达家坡至九龙村行程约26公里;其二,从省道由店折而端向北经流曲、草滩又折向东北至九龙村行程约10公里;其三,从省道到贤镇折而北经薛镇、雷家村又折而西至九龙村行程约18公里。走旧县绕道太远,走流曲或到贤路况太烂。权衡再三,遂沿乡村水泥路,由小惠镇向北经皂角树窑、张村、范家、北窑折而向东至薛镇,又拐向西北经土木坊、韩村历15公里许,车小心翼翼爬上大坡,迎面高耸一座古戏楼,墙根处竖石碑曰“九龙村”。

驻车细看,古戏楼是建在老堡东南角城外斜坡上的,紧挨着外城墙,座南朝北青砖灰瓦拱脊,粗椽壮檩。戏楼内空空如也,窗破房漏墙皮脱。戏楼前一簇鲜花开得正艳,原来看戏的场院已新建了屋舍。东南慢坡处屋舍错落有致,路南门口站了两个老婆正说话。问:“戏楼咋建在这?”老婆说:“原先过庙会时在至哒(这儿)唱戏哩!”又问:“明月寺在哪儿?”老婆婆说:“我至哒叫九龙庙,在九龙沟哩,正月初上和六月十九过庙会,热闹得很!”再问:“为啥叫九龙沟?”老婆婆指着明月山说:“这山一共有九条山墚,老辈子人说是九条戏珠,把九龙庙兀哒叫九龙沟。”再问:“武家坡在那里?”老婆答道:“至哒些就是武家坡!”

突然想起了有人曾考证薛镇峪里堡清代王公碑的事,碑文曰:“原居峪里堡者徙居進路卫與安洲宝安县湖廣柳洲者移居武家坡張家莊土木坊。”此段话的意思是,明正统年间(-),峪里堡王氏家族一部分人应募从*去进路卫(应为经靖虏卫,今甘肃靖远县)、安州(今保定安新县)、宝安县(应为今陕西志丹县)与湖广柳州等地。前者留居当地,而在湖广柳州当*户的王氏族人,于正统末年趁战乱又返回原籍频阳(今富平)东北乡,分别移居武家坡、张家庄和土木坊。武家坡在峪里堡西南,两堡遥遥相望。问“武家坡有姓王的么?”老婆婆说:“坡东姓王的多,听说他老祖先在赵老峪王马村埋的,以前都去兀哒上老坟哩!”这倒是印证了考证,又弥补了人们不知道武家坡方位的缺憾。

告别老婆婆,车西行不远右拐,小雨刷刷地溅落,车顺着泥泞的山路爬上一片新开辟的空旷坪台,高阜之上雨雾缭绕,树茂林深,一座庙宇时隐时现。登高远眺,山峦叠嶂,奇峰峻秀,峪中高阜“九山環抱,若拱向然”,环境幽雅静谧,确为频山一佳景也。

沿着山间小道逶迤而上,一山门赫然耸立,门额曰“明月寺”。寺内寂静鸦雀无声,疑或无人居此。拜谒了药王殿、菩萨殿、老子殿,正欲登斜坡而上,偶有一身穿褐色淄衣尼姑从菩萨殿偏房闪出,问之,妙月法师也,哈尔滨人,刚从西安来此。

上殿供奉着秦大将*王翦,正襟危坐,手执一方宝剑,威风凛然。塑像两旁对联云:“一统天下盖世雄,千古传颂美应侯”。王翦者,频阳千口村(今属美原)人也,秦大将*、封美应侯,协助秦始皇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为创建大秦帝国立下了盖世功勋。传说九龙沟为王翦演兵布阵之处,周边尚有点将台、跑马坪、马蹄印、淬剑池、一斗坪、旗杆石窝等遗址可寻。

王翦殿山门内西侧有年立石“重修九龙庙碑”一通,大意为:明月山前东临武家坡西至达家坡,因山势东西九峰相连环抱高阜,行形成九龙戏珠之势,故亦名九龙峪。远在秦汉时,频山中锋之颠已建有八仙石洞佛院神庙。因居地狭小诸多不便而移至山下,重修庙院塑神像数尊,并设窑洞山门、寺院主持等,终年香火连绵,尤以初一十五六月十九庙会为最。后因社会变革庙地什物归公及自然灾害等沧桑之变,寺庙地面建筑尽毁,仅存几孔土窑,一片荒瘠。今有善良虔诚者达生积、武佐第等乐善好施,四处募重修九龙庙,云云。

正与妙月法师交谈之际,一清瘦老者静悄悄地从门外闪入,问之,老者说姓王,美原千口村人,在此看护寺院四年了,现在寺院只有他和妙月法师两个人。问:“明代县志记载,明月寺在山顶上么,为何修在这儿了?”王老汉说:“古庙是在高山顶上哩,我去过,路难走得很,上面地方窄狭的很,为了方便烧香祭神,后来搬到至哒了。听老人传说迁庙的时候,神托梦说房上的芦席飘到阿哒,就在那里修庙。果真山上头庙里的芦席飘到了九龙沟的土山包上啦,人们就在芦席落地的地方修了这庙,并把芦席原封不动地盖在椽檩上。山顶上的古庙遗迹还在,没动兀哒些。”妙月法师很感兴趣,表示天晴了一定要去山顶看看。

王老汉和妙月法师陪着我们在寺院中走,小雨不停地下着,几个人说说话话的,雨雾就弥漫了寺院,竟看不清邻近的西山。王老汉说:“这是在老寺院底子上新建的庙,原来的东西都没个啥啥了,后面只有几烂窑。”正走间,却很意外地在菩萨殿墙东发现一通倒卧的古石碑,碑首竖刻“五圣祠碑记”,王老汉也不知此碑与明月寺是否有关。出了山门,这才看见山道旁还有一座土地爷小庙,庙前的香炉被香火熏得乌黑。

据史书记载,西汉征和二年,汉武帝刘彻曾登临频山明月寺祭天祀神,住跸流曲,时值盛夏大旱,行至尚义村,只见庄稼枯萎,饥民涕嚎,丞相刘屈氂奏请免民租,汉武帝准奏并从京城长安调来荞麦籽分发民众,尚义村民感念其恩建汉相庙,流曲北街建有汉武帝大庙。关中鸿儒李二曲、李因笃与昆山顾炎武也曾登临频山游览论诗。李因笃,薛镇韩村人,明末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音韵学家、诗人,康熙十八年荐鸿博授检讨,自幼聪敏好学,才华横溢,人称“神童”,精通经学,擅长音韵,善于诗词,兼通音律,崇尚实学,后致仕专心治学,时人称华夏“四布衣”之一。李因笃一生安贫乐道,勤于研读,执教著文,毕生不倦,学识渊博,著述宏富,“关中鸿儒”天下名扬。其父李映林,从师明末关学儒宗冯从吾,“始以文补邑诸生,少而刚方,绩学不怠,独好传注,以程朱为宗”,学有所长。其祖母杨氏节义刚烈,崇祯七年()七月,李自成攻占富平围困韩村,杨氏率族亲八十一人俱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