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渭南日报middot话说渭南丨罕井访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用什么药膏 http://pf.39.net/bdfyy/bdfzj/160310/4784989.html
更多精彩,
  三面环水谓之渚,三面环沟谓之卓。古城三面环沟,从空中俯瞰,状似龟形,前厚后薄,头向东北,尾向西南,与古城村相接,构成了古城唯一通向外界的平直通道,此处建有古城唯一的一座城门。


  古城的南门依城墙墩夯筑有一个小庙名曰高山媒母庙,俗称娘娘庙,始建于上世纪初期,是乡民求子索药祈福护佑之地。古城的沟东是南河,有一座高架铁路桥横贯东西,从古城东的沟壑半腰蜿蜒向南而去,这座铁路桥高达80多米,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成的,当时是全国最高的铁路大桥;古城的沟西是营房沟,传说是过去年代护佑古城的*队驻扎的营地;沟北是西河,遗有“西河遗址”和碗窑遗址群。有时地名就是这么奇怪,这儿有南河、西河却无北河、东河。从南河、西河远眺,古城雉堞嵬峨盘旋于千寻之上的沟畔。

古城现存是明朝初年的城墙残留,四周雉堞清晰可见,从古城东、西、北三面远观三个方向都似有5个雉堞,位于城北的一个雉蝶向东北方向突出孤立于千寻沟畔,这个雉堞就是龟形古城的龟头。


  当地人说古城曾是古粟邑城,传说县城选址时最先是南白牙(彭衙),但此地是凤凰的栖息地,人鸟相争,凤凰怒不可遏,用利爪刨地,一飞冲天,这就是白牙坳的来历,因此故,南白牙而废设县址。古城周围村民则说县名一叫粟邑,二叫白牙,三改白水,这儿才是真正的古粟邑县城遗址。


  乱世修险城。古城三面环沟,壑深千寻,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在古代选择城址多以*事要塞俱多,先驻*后移民,因城而市。有志载:元末兵乱,同佥、陆大用两位县衙知事,建县治至南临川城,故今日古城村。明朝开国之初,以丁华兼摄县事,迁址龙门洞旧址。但仍有许多民众不愿离去。后丁华顺从民意,率民众修筑城墙、天坛、地坛等80余处,南临川县城再现昔日辉煌。

古城修复后的几年里,雨僝云僽,洪涝频繁,南北两地往蹇来连,时任县令张三同将县城又迁回龙门洞。昔日古城几经岁月拷打,只留下如今空城池文化遗址,古柏、雉堞、残墙等多处古文化遗产,城内及沟畔上仍散有许多残破的古砖瓦片。


  “西河遗址”位于古城的北部西河村南湾的舌状台地。沿古城西河一带,陶土储量丰富。《王志》载:"雷祥……能医善陶,所造瓷器,精工绝人,世谓雷公器也。"《梁志》载:“窑器,出西河坡。”


  上世纪在台地断崖上的灰土层中,挖掘出土了一批陶罐残片,其中出土的带纹灰土夹砂陶残片极具考古价值,是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晚期的人类居住点。


  “西河遗址”的发现佐证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已在此生活居住,并能烧制陶器。在传说中尧帝凿井以前,人们逐河沟水源而居是最理想的选择,沟畔可凿洞居住,河水即可解决饮用,肥沃的河滩地也提供了从游猎采摘向农耕文明过渡的良好条件,类似于“西河遗址”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在古城周围还有40多处。

在西河,当地大人至今教小孩子不准说“贼”字、“偷”字。西河碗窑上还有硬规矩,有人来偷碗,也不能喊“贼”,只能不出声地追。据说这是为了避讳雷公当年在西河偷釉子土的事,这些规矩从古一直传到今。西河人说雷公当年就是在西河“偷”的釉子土制成了当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食用容器——世界上第一只瓷碗。明、清时期,古城周围陶瓷业繁盛,仅西河坡一带就有窑场多家,产量达千余万件。分布在西河的碗窑,规模名气较大的有后窑、南台窑、嘴嘴窑、当中窑、窑神庙窑、北坡窑等。西河碗窑千百年来手工制作,所制陶器虽属粗瓷,但制作精美,传统彩绘,以白色为底,蓝釉着花,粗犷有力,拙美可溢。当年西河碗窑可制品种达20多种。当年西河碗窑著名的瓷品主要有黑沿白元碗、猫沿碗、福字老碗、苜蓿花碗、马蹄碗、梅花碗、盘子碗、*碗、大品、窝弓碟子、七寸五寸的碟子、猫头罐、拳头罐、大罐等,其中以苜蓿花碗最为流行和精美。上世纪初期,随着陇海铁路线的开通,江西等地的瓷器大量运销陕西,古城瓷窑遭到几近毁灭性打击。五十年代,西河的碗窑生产得到恢复,八十年代西河建有轮窑达多个,从业人数近两千人。


  千年炉火十里碗窑。钮琇诗云:“版屋仍遗俗,高低缀远岑。窑村瓷五色,煤井繘千寻。马习沟行险,人安穴处深。秋来看似锦,柿叶满霜林。”


  一幅极富画面感的古城西河秋景图展现在我们面前。古城的深秋,飒飒秋风,层林尽染,漫山遍野*澄澄的柿叶就像给西河铺上了一层金色的锦缎,关中风情地用土木搭筑而成的房屋随台埝梯次建筑,远近高低分布在崖畔之上。在西河的瓷窑中煅烧着五光十色精美的碗器,南河沟中从深达千寻的深井中用辘轳提索着煤炭。繁忙的马队穿梭于险峻的沟壑之间,深谷中的碗窑和煤井才是商贾们的目的地。

“古城九窑十八卓,窑卓不同各特色”。先说“九窑”,原来的老村庄都是位于沟掌或者沟窝之中。他们在沟崖下面挖土窑、修院落,依崖而居,既经济又实用。至于这些处于沟边由窑洞构成的村庄为何叫“窑头”?有一种说法,这些村庄大多因地制宜形成了“一村一品”,比如做豆腐的叫豆腐窑、烧石灰的叫石灰窑、烧瓷碗的叫碗窑等等。那么,“九窑”都包括哪些村庄?坊间普遍认为“九窑”是指梁家窑头、董家窑头、胡家窑头、陈家窑头、王家窑头、郭家窑头、窦家窑科、苏家窑、窑科等9个村子。


  究竟为什么称为“卓”,通识认为三面环沟称为“卓”,但有人认为“卓”是高地的意思,按此意“洼里卓”则无法解释,还有人称“卓”是“庄”的土音,与山西移民有关,那么山东等省也称“卓”难道与古城当地口音相似吗?有人考证古城一带将村庄称为“卓”初始为上世纪初年。至于“十八卓”应该是泛指,古城周围其实只有和家卓、西和家卓、范家卓、小卓、上徐和卓、下徐和卓、富卓、李家卓、刘家卓、耀卓、洼里卓、卓子、新卓、卓卓等14个称“卓”的村子。


  古城周围川塬沟壑,山峁河洼,丰富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周围村落独特的具有鲜明地理特征的村名。除了叫村、庄、卫、堡、寨外,多以地理地貌特征命名。从罕井一路向北,依山丘而聚居的像红土“坡”、官道“畔”、高“埝”、任家“山”、故现“岭”、槐树“梁”、山东“头”;有沿河川而生活的像朱家“河”、田家“湾”、兰家“洼”、薛家“圪崂”、杨家“沟”、秦家“滩”、张家“船”;三面环沟居住在高地的如台“塬”、云“台”;有的地方显然是平川,像许“道”、史家“坪”;有的地名干脆走象形路线,黑豆“嘴”、马蹄“畛”;有方位之称的如“东”方里、“西”方里;“悦耳”、“落雁”、“放马”、“百草”则显得很有诗意。还有的地名简直一点“底”也不摊,显得很是随意,如“上河”、“下河”。最有意思的两个地名:一个是“鼻子梢”,另一个则叫“圪蚤腿”,还有一个更牛的村子叫“富平”。

一幅辋川图,千年诗画情。“临川烟雨”就是隐藏在我们身边的胜景。古人将其誉比于王维笔下居住的“辋川”。明人黎世和《临川烟雨》诗云:“一溪细雨一溪烟,点染春光花柳天。花以淡浓时半醉,柳因轻锁日三眠。山腰溟漠青疑断,渡口迷离碧自连。散步却从溪上望,辋川曾否胜临川。”临川位于现在的罕井北3公里处的南桥,旧为乡士大夫居处游宴之地。每当春夏山谷阴雨时,南河之上烟水相连,引翠凝光,笼花罩柳,川桥亭馆,在远近淡浓间如水墨泼画,堪比辋川之图景。

“白水东流感岁华,小桥乱石径横斜。天涯知己今何在,逝者如斯逐浪花。”清人的一首《过南河桥》使人顿有一种物换星移几度秋,人生乐在相知心的感慨。锦瑟华年勿余恨,莫等秋悲忆枉然。珍惜当下,流年似锦,光阴不负,静默如初,不怨过往,不畏将来,人生没有永远,来日也并不方长。

 近处风景无限好,临川烟雨胜辋川。

END

来源/渭南日报

编辑/*玮

审核/张晓玲

往期精彩回顾渭南日报·话说渭南丨远近高低赏华山渭南日报·话说渭南丨杜甫在蒲城渭南日报·话说渭南丨镰寨轶事渭南日报·话说渭南丨“龙首坝”名称由来

Email:huangwei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