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小bull公告ldquo爱 [复制链接]

1#
黑龙江白癜风QQ群 http://www.shcymc.com/2020/hongguanjingji_1114/26328.html

亲爱的同学们

在我们成长的记忆中

有这样的人:

他们扶着你学走路;

一次次帮你擦拭泪花;

一次次把好吃的东西留给你;

一次次把闯祸的你护在身后;

在他们眼中,你是独一无二的“小可爱”,

他们就是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亲爱的同学们:送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我们又将迎来另一个传统节日——重阳,年10月25日(农历九月初九)。年,我国把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重阳节这个传统的节日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夕阳最美,因为那是一种对一天辛勤耕作的告别;是一种期待,一种蓄势待发,对下一个黎明的期待。正是夕阳的逝去才托起明天的朝阳,老人便是这轮美丽的夕阳,世间最美不过是这片夕阳红。为展现我校学生尊老敬老的精神风貌,营造敬老、亲老、侍老、助老的社会风尚,少先队大队部向全体少先队员提出倡议:1.和长辈来一次贴心的谈话。和长辈做一次贴心长谈,说说身边发生的有趣事情,耐心倾听老人回忆过去,与老人同乐,让长辈感受到晚辈的关心和敬意。2.向长辈送一句温馨的祝福。用自己认为合适的形式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表达节日的祝福,记下一件最让你感动的事。3.与长辈们赏一赏登山美景。利用假期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共登山。4.给长辈们礼貌的让座。外出乘车时,为老人让座,让老人先行。5.向长辈们伸出帮扶的手。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帮助孤寡、贫困、残疾、高龄和“空巢”老年人解决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问题,努力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献爱心,努力提高他们的生活生命质量。拳拳父母心,殷殷子女情。让我们行动起来,敬老、孝老、助老,关爱身边的每一位老人,让我们的重阳佳节过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让老人们的节日生活更加快乐、更加幸福。最后祝天下所有的老人都健康、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渭南高新区高新小学小学年重阳节

节日由来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这一天,人们登高远望,思念亲人。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数阳”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暑,因此称为“重阳”。重阳节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九九重阳节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秋万代“老吾老”浓浓深情和生生不息的民族风范。

尊老敬老

没有大地母亲整整一个春天和夏天的耕耘,就没有秋天的五谷丰登;同样,没有父母长辈倾心竭力的付出,就没有我们幸福美好的今天,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是个尊老孝老的节日。所以,我们要把这个日子牢记,把尊老孝亲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延续!

重阳习俗

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个登高的习俗。汉代此俗当由汝南人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灾故事而来。现在,登高不仅是为了躲避灾难,也成为了人们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

饮·菊花酒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赏·菊

重阳节,正是一年菊花盛开之时,这个时候是最佳的赏菊时期。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而菊花又被称为长寿之花,重阳节赏菊有祈求长生与延寿之意。所以,菊花又被称为“延寿客”。据说重阳节赏菊的风俗,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插·茱萸

古人还风行插茱萸的习俗。茱萸香味浓,有驱虫祛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人们喜欢佩戴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吃·重阳糕

后人在重阳节这一天,还有吃“重阳糕”的习惯。重阳糕又称“花糕”,那是由于没有山的地方无高可登,有人就由登高想到了吃糕。以吃糕代替登高,表示步步升高。因为专在重阳吃,就被命名为“重阳糕”。

敬·老

九九重阳,九九与“久久”同音,自然容易被赋予长久长寿的含义,西汉时候人们就开始在此时设宴求寿。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这可以说是重阳节在新时代中国的新表现形式,将重阳节的意义,从先人转向了今人,从历史转到了当下。

献·祝福

登高壮观山河美,

幸福快乐高乐高;

头插茱萸留个影,

吉祥如意乐逍遥;

赏菊花前品小酒,

温馨祝福送朋友。

九九重阳节,

祝您平安快乐久久,

幸运幸福久久!

百善孝为先!高小学子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一起响应学校的倡议,携手度过这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重阳节!

在重阳节来临之际,渭南高新区高新小学的全体师生共同祝愿所有老人福寿安康,万事如意!

The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