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方言朗诵父亲的扁担 [复制链接]

1#
作者:杨发兴朗诵:凝若冰澜岁月弥久,物件留香。扁担弯弯,悠悠情长。父亲不在世已经多年了,但他使用过的那根扁担却一直被我保存着,它是我的亲人,也是父亲的化身。它是父亲一生勤劳的见证,也是沧桑岁月留下不可磨灭的回忆。它无怨无悔,陪伴父亲走完了他憨厚善良的一生。如今,我总是把它靠在堂屋的拐角。让它时刻提醒我,自己永远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不要忘记自己的本性和担当。每当看到它,我总能想起在那过去的艰苦岁月里,父亲为一家老小不畏艰难困苦来回奔波的身影。因为常时间的闲置,扁担两头的铁钩已生绣。但它的全身经过被我擦拭之后,还是光滑依旧。每当我用手掂起它,总感觉父亲就在身边看着我,好像有许多的心里话要对我说。那时候,走乡窜村的货郎总是用一根扁担挑着两个满满的大货筐,不停地摇晃着手里的拔浪鼓。并且大声的吆喝。一个大货筐里装着小娃们喜欢吃的各种糖果,有水果糖,冰糖,灶糖,琼锅糖等。另一个大货筐里则装着女人们的各种针线活计和日用杂品。有木梳,红头绳,小镜子,香脂,肥皂,小铃铛等。而吸引我的则是粘满了芝麻的琼锅糖。每次遇到货郎来到村子,我总要硬缠着母亲买一点琼锅糖吃,母亲拗不过我,便细发地给我买两毛钱的琼锅糖打发我。我便很满足地蹲在货郎的旁边,一点一点慢慢地吃,慢慢的品咂那香酥脆甜的味道。心里也在反复地想着,这货郎一定是走了好多路,从很远的地方来吧,要不然他的腰怎么会让扁担压的那么弯呢!那时的天空总是很蓝。村庄的周围有许多茂盛的桐树和杨树,村里的土路疙里疙瘩。村口的老槐树下经常有一些女人在做活计聊天。天上飘荡着的那些自由自在的白云,有的像波澜起伏的小山,有的像昂首奔驰的骏马,有的像温顺吃草的绵羊。田里的庄稼绿油油的,让人心爽。小渠里流淌着清清的井水,每次我放羊回来路过,总要让羊儿喝个够,我才觉得过瘾。我经常穿着母亲纳的千层底布鞋和伙伴们在村里跑来跑去,打闹玩耍。在打麦场里麦秸堆背后捉迷藏,在树上掏鸟窝,度过了快乐无忧的童年时光。慢慢长大些的时候,我也能帮大人干一点小活了。一个星期天下午,我便早早地吃过母亲做的连锅面,手拿镰刀,背了半壶凉开水。到村南边的地里去割草。时间过的挺快,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我已经割了一大堆。这时我从地里走出来,顺便坐在地头。一边休息,一边拧开水壶,早已口干舌燥的我,一鼓作气,咕嘟咕嘟地喝完了半壶凉开水。不一会儿,父亲便扛着扁担挑了两个大竹笼向我走了过来,看到我的成绩,父亲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父亲弯下腰,先把草都码的顺顺当当,然后依次塞满了两个大竹笼子。父亲把扁担往肩上一扛,我顺势把两个大竹笼挂好,只见父亲把腰一弯,两腿猛一使劲,喊了一声:“起!”两大笼青草便稳稳当当地落在父亲那瘦弱的肩膀挑起的担子上。我看在眼里,心里想着,我什么时候能替父亲担一下这个担子多好呀。父亲迈着蹒跚的脚步走在前面,我紧跟在后边。那时我总有一种满满的幸福感和收获感。我的少年时期大部分都是在放牛放羊割草的日子中渡过的,简单快乐的乡村生活让我感到无比的充实和知足。还有一次,父亲不在家。母亲忙着做饭,我看到家里的水缸没水了。于是我便给母亲说了一声,就扛起扁担挑着两个水桶去挑水去了。来到井台边,稍等了一会儿。前面还有村里的一个大叔在挑水。等大叔走后,我便照着他的样子,把桶环系在辘轳下边井绳的环勾上,慢慢地往井里放,一会儿听到咕嗵一声,铁桶便沉到了井底。等一会大约桶吃满水的时候,我便握紧辘轳把,用力的往上绞。刚开始还不觉得沉,后来是越来越重。我差一点都快支撑不住了。可是也不敢放手。放手后的后果简直不堪设想。于是我咬紧牙关,硬鼓着劲把水绞了上来。也吓得我出了一身的冷汗。恰在这时,父亲回来了。跑到井边,满脸失色。惊诧地说:“谁让你来挑水的!你知道这多危险吗!”那时的我才真正知道了害怕是什么。等父亲把第二桶水绞上来的时候,我便拿起担子准备担水。父亲严厉地说:“放下,这不是你的活,你还小,正长身体哩,以后长大了,挑水的日子长着呢。”看着那两桶沉重的水压在父亲瘦弱的肩膀上,我却无能为力,心里感到实在是愧疚。随着以后年龄的增大,我总是趁父亲不在家的时候,偷偷的去挑水。我是要用实际行动去安慰父亲,证明我也是一个男子汉了。我也可以撑起这个家了。但每次都得到父亲的训斥。我无话可说,我的眼泪在眼晴里打转转,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家庭的现状。父亲终于因劳累过度离开了我们这个家。母亲对我说:“趁娘身体还好,你就出去打拼吧,你父亲那根扁担现在是养活不了人的。”于是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我爱恋的村庄去城市打拼。我知道,也许只有放弃了扁担,丢弃了父亲的最爱,才有可能摆脱眼前的困境。或许,在父亲眼里,只要村庄还在,扁担还在,他一定就能扛起生活的重担。然而,现实却不是那么乐观。村庄现在人口越来越少,大部分人都在外打工谋生。只是过年时节才有一点生机和欢腾。扁担的作用早已被现实生活所淘汰。不过,它却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它是父亲心中的精神支柱,就像他所坚守的村庄和他心爱的土地一样,是永恒长存的。在城市打拼多年,我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席栖身之地。但我时刻没有忘记父亲和他那一根扁担,是他那一根扁担让我走上了人生的正路,让我有了奋发图强以及不断上进的决心。以至在以后的岁月里,都将不断的鞭策我,鼓励我。我时常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徘徊。城市美丽的风景和繁华有时会迷失了我的眼睛,会让我难以分辩西东。而乡村却有我的亲人,有和父亲一样当年为家庭的凄凉而共同挑起沉重担子的父辈们。他们有的还健在,我总是以晚辈的敬重之心和他们热情的打招呼,我看到他们对我总是微笑,他们对生活总是充满了希望。我恍若看见父亲也在他们中间,抽着劣质的纸烟,挑着担子的情景。以至我常常想,他们就是我的父亲,也是永远扎在我心中的根。(作者简介:杨发兴,渭南市作协会员,大荔县作协副秘书长。)id及链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